除非这个作战单位,从上至下,尤其是军官,都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斩首任务,那么才能让所有兵士跟着晋级。这就相当于,你自己完成还不行,还需要帮助别人完成,这样大家伙才能都加爵一级。团队作战,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这个理念即使放在现在,也是相当有用的,因此,古人的智慧,真的不容小觑。通过以上种种条件,就会知道,在秦国想晋级升爵,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仅需要有真材实料,还需要付出极大地勇气,以及一定的运气,才会达到目标。

因此,秦国的爵位含金量,才会这么高,赏赐才会这么丰厚,实在是获取它太不容易了。但即便是如此不易,还是有不计其数的秦国勇士们,亲赴后继地冲上战场,拼了命地奋勇杀敌,因为这已经是当时最容易让一个平民一步登天的途径了,不管是土地,还是荣耀,或者是其他福利,如果没有军爵晋升制度,这些东西,是普通百姓做梦都不敢想的。

古代爵位正常是长子继承,如果长子也立功封爵了,父亲的爵位应该由谁继承?

多说无益,以清朝为例,举粟子说明情况晚清僧格林泌。僧格林沁的父亲德力格尔是一个贫穷的四等台吉的贵族,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给牧主放牧,故人家给他起了个绰号“雅马台吉”,意为放牧的穷台吉。德力格尔有二个儿子——朗布林沁与僧格林沁。但僧格家穷,其父只有把小儿子僧格林沁过继给其远望叔叔——索特纳木多布斋。这位索特纳木多布斋是一个蒙古郡王,他的福晋和硕庄敬公主是嘉庆皇帝的三女儿,公主只生了两个女儿,索王无嗣。

道光五年(1825年),索特纳木多布斋病死,十五岁的僧格林沁承袭其王爵——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爵。咸丰五年(1855年),僧格林沁生擒太平天国北伐军统帅林凤祥。加封博多勒噶台亲王。六月,剿灭太平天国李开芳部,生擒李开芳。咸丰帝龙颜大悦,加恩僧格林沁亲王“世袭罔替”(铁帽子王),其兄朗布林沁赏辅国公。

僧格林沁初始是继承”义父“的郡王爵位,立战功,长为亲王。但其爵位还是科尔沁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的头衔,除了将”郡“改成了”亲“外。这也回应了问题,长子有爵位,又要继承父亲的爵位,二者合并,会向上升爵。当然,这是只存在一个儿子的情况。下面接着看看。僧格林沁只有一个儿子——伯彦讷谟祜。因他老爹的战功,咸丰五年1855年,封辅国公,同治三年1864年,晋升贝勒,同治四年,僧格林沁战死,承袭其父的博多勒噶台亲王爵位。

但伯彦讷谟祜有复数个儿子(查资料真不矢有多少个,但超过三个是肯定的)。当伯彦讷谟祜承袭亲王爵位时,伯彦(简称吧,太长了)的儿子之一那尔苏,也同时接下伯彦的贝勒爵位。再同时,封伯彦的另一位儿子温都苏为辅国公。所以,总共来算,僧格林沁不算他哥,僧格这一脉共同有三个爵位——亲王,贝勒,辅国公。咱们一个一个说,先说铁帽子亲王爵位。

僧格林沁——其子伯彦讷谟祜——伯彦讷谟祜其孙阿穆尔灵圭,然后就完了,不是绝嗣,而是大清完了,阿穆尔灵圭是1930年死的。贝勒爵位伯彦讷谟祜——那尔苏(伯彦讷谟祜子)——阿穆尔灵圭(伯彦讷谟祜孙)——温都苏(格林沁孙)——阿勒坦鄂齐尔(温都苏养子)辅国公爵位温都苏(僧格林沁孙)——博迪苏(僧格林沁孙)为什么那尔苏没继承亲王爵位,因为那尔苏比伯彦死的还早,所以亲王爵位就给了伯彦孙子阿穆尔灵圭。

秦国商鞅规定士兵砍敌方一个人头就升一爵,战场那么乱,人们都记不清看不清对方的脸,要怎么记功呢?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军队采取二十级军级功爵位制,分别为:一级公一人,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士兵们在战场上敢于拼杀,不惧生死,成为令诸侯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

他们在战场上连命都可以不要,但敌人的人头一定要要的。因为,一颗敌方的人头可以改变一家的命运。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手就可立即释放,奴隶的妻子也可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可想而知,诱惑力多大!因此,秦人在战场上命可以不要,喜欢赤臂上阵,但敌人首级必须要,那可是一家人的命运!所以也出现几个人为抢一个首级而自相残杀的现象。

但为了培养士兵血性,罚惩并不严重,后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鼓励士兵组成战斗小组,几个人战斗力强的只管杀敌,留一个战斗力相对弱的收集首级,功劳共享,既提高斗力,又避免自相残杀,并加深了战友凝聚力。这个方法直到明朝,还被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戍家军所用。所以说,不用担心古人的智慧。但是,到了清末,却被用歪了,一些赃官为了冒功,竞拿平民首级冒功,实在是历史的倒退!。

秦国商鞅规定士兵砍敌方一个人头就升一爵,战场那么乱,人们可能记不清看不清对方的脸,要怎么记功呢?

分析历史问题要靠知识,更需智慧。活化石的心得体会。活化石的阅世经历和心得:孔子曾讲过(大意)礼失,问于野。(可复原,复盘)!克己复礼。有的礼失传了,只能问于野。现在网上总有人说,高手在民间。有一定的道理。对于很多失传的东西,总有高手能把它恢复,复原。当然可能不知不觉中掺进了他的一些创意,这个无妨。与最初始的用心,用意不相悖。

回到原题问答……在古代要评估战功有很多方法,小规模的,容易得很,人证物证,参与者的口供,战利品,缴获物资,杀死杀伤敌方人员数量,以及俘虏对方土兵、将领及相关的重要人员。包括什么级别的官员,将领,甚至领导人,国王,国君及宫人,嫔妃,子女。除了能直接证明的以外,还可根据战役过程中各方面的舆论反应,对方国内的反映,如恐慌度等所能了解,掌握到的大量的各方面信息加以综合,并得出结论。

具体到每个士兵,都是由直接的上级统计,汇总。这里有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夸大,冒报战功,战绩。想要如何准确评估战功,具体到每个士兵,将领身上,以减少水份,尽量精确,量化到落实到的每个士兵,个人。在古代(可能是商鞅)商鞅虽然不是第一个始作俑者,但可以肯定地说,他在推动落实的措施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方式(由冷兵器时代的清朝往上回溯丶还原,复盘):一:常用首选,割对方的首级。

二:割敌尸的鼻子的,三:割敌人耳朵的,也有单割左耳或右耳的。有野史记载,某战役割了敌耳几箩筐的。四:割敌人大拇指或小手指的。手指可能难分左右的。顺带讲一下,二战时日军就有把自己军队战殁者的手指和少许头发割下,带回交给其家人的记录。等等。说了这么多,只是一人之言,一家之言,并无案可稽。如获认可,请点赞,如有异见,共同探导,洗耳恭听。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侯爵  功臣  排名  第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