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个阎行,因为挫败了马超而名声大噪,但这只是一次斗狠行为,并不足以表明他多么英勇善战,而且他仅有这一次勇武表现,因此根本算不上力敌百人。没有马超的盛名,谁会知道这个阎行呢?2.赵云。对于赵云,我们要理性看待,他既不是被演义中吹嘘成的神枪无敌,更不是被网络中贬低成的保镖一枚。赵云的勇武表现,在史书中的记载主要有两处:一是在长坂坡救护甘夫人和阿斗,但没有具体描述细节和过程,只是说“赖赵云保护,得免于难”;二是汉水之战,赵云“引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黄忠、张著等人,曾经身陷重围,最终杀出包围圈,返回营寨,然后就是巧施空营计,逆袭击败曹军重兵,后来被刘备亲口称赞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其实,罗贯中泼墨打造赵云,并非毫无来由的意淫,赵云还是值得大力点赞的!3.黄忠。大器晚成的老将,带兵能力极强,在定军山一战中,“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可以看出老黄忠确实牛掰,因此能够“一战斩渊”。赵云、黄忠这两位,都是彪悍的猛将,因此被陈寿评价为“强挚壮猛,并作爪牙”,他们的武力到底多厉害,很遗憾,没有具体的个人展示。

4.孙坚。孙坚确实挺猛,退毛贼,破黄巾,讨董卓,斩华雄,各种彪悍战绩,但他也有很多败绩,比如被徐荣击败,摘掉赤帻逃命(就是演义中的祖茂丧命那一段)。此外,华雄之死,也只是死于乱军,并非孙坚亲手斩杀。5.孙策。生子当如孙伯符!孙策的帅才,在三国时代可称冠绝一时,因此让袁术羡慕嫉妒恨,恨不能有一个孙策这样的儿子,而曹操也不敢轻易招惹孙策,把他比喻成一个难于争锋的“小疯狗”。

孙策确实单挑过太史慈,二人不分伯仲,但孙策根本不是什么“小霸王”,否则他也不会被三个籍籍无名的门客刺死了。6.太史慈。太史慈比较猛,除了单挑孙策,就是北海突围了。在这次突围战中,太史慈只是以超神的箭术震慑了敌人,反复数日,直到敌人不敢站出来阻挠时,才跃马加鞭而去,还瞬间射死数人,令敌人不敢追赶,但整个过程并没有发生肢体冲突和械斗。

7.肉盾周泰。宣城护主,周泰的表现比较给力,“惟泰奋激,投身卫权,胆气倍人”,最终鼓舞士气,瓦解了山贼的进攻,“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后来被孙权御赐青罗伞盖以彰天功。这场厮杀,应该是比较惨烈的,但还达不到以一敌百的效果。至于演义中描写的濡须之战救出孙权、徐盛,那只是罗贯中对于周泰的抬爱罢了。8.丁奉。

雪中奋短兵,并非老将丁奉一己之力。9.徐晃。长驱直进,击退关羽。10.夏侯渊。虎步关右,斩杀梁兴。10.曹彰。好为将,喜搏猛虎,臂力过人,征讨乌桓,大破鲜卑。11.张郃。老兵油子,先后在韩馥、袁绍、曹操等麾下效力,历经曹氏三代,是久经沙场的名宿,曾经收拾了夏侯渊战死后的一堆烂摊子,还攻破街亭,让诸葛亮深为忌惮。

上述众位名将,都有神勇表现,但可惜没有详尽的个人武力展示,虽然作战彪悍,但实在拿不出“以一敌百”的硬性证据。12.颜良、文丑这两位被称赞为“勇冠三军”,可惜被荀彧贬低为“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三、真正“以一敌百”的猛将都有哪些人呢?本文给出13人,排名不分先后,欢迎大家讨论。1.公孙瓒。

在三国演义中,公孙瓒喜欢争强斗狠,敢于单挑文丑,更敢于单挑吕布,罗贯中之所以把他塑造成这种形象,是参考了历史依据的。公孙瓒善使一条两头带刃的长矛,最善于亲身用命地厮杀在前,在他早年时期,曾经带着数十位骑兵巡逻关塞,看到数百名鲜卑骑兵,于是主动发起进攻,“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公孙瓒的骑兵虽然损失过半,但鲜卑骑兵几乎全军覆灭,自此以后威震塞外。

2.甘宁。首先说明“关羽濑”一战,甘宁虽然宣扬“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但并非如何如何神勇,他只是捡了个大便宜,因为关羽方面已经获悉到东吴军在河对岸的严阵以待,就取消了渡江作战的计划,否则会被对方“半渡而击”,总之,关羽可不是怕甘宁,只不过是形势需要罢了。甘宁真正的厉害之处,有以下几点:1.救黄祖,射死凌操;2.百骑劫魏营,“斩得数十级”,被孙权盛赞为“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3.逍遥津,甘宁亲自擂鼓,在逆境中努力作战,“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李宇春  军阵  下载  四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