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这个问题很可笑,因为马嘎尔尼来华之前中英一直处于通商状态,而且你以为马嘎尔尼访华是为了通商?清朝自康熙平定台湾以后便放开海禁,允许中国人出海通商以及洋人来华贸易,并在沿海设置四个海关来管理海外贸易。刘坤一:事后继续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英国那时很强大,到处称王又称霸。生意不行怨中国,两国贸易有逆差。祸国殃民鸦片撒,掠夺资源手段耍。钦差大臣林则徐,广东禁烟点火把。英国不满叫喳喳,不做生意就要打。清朝政府太无能,胆小如鼠只害怕。英国得寸就进尺,舰艇盛气来开拔。广东见到林则徐,掉头北上天津达。总督琦善把稀拉,与英谈判说软话。清朝惩办林则徐,南京条约耻辱加。

乾隆帝拒绝与英国使臣通商是对是错?

乾隆帝拒绝与英国使臣通商是对是错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很可笑,因为马嘎尔尼来华之前中英一直处于通商状态,而且你以为马嘎尔尼访华是为了通商?清朝自康熙平定台湾以后便放开海禁,允许中国人出海通商以及洋人来华贸易,并在沿海设置四个海关来管理海外贸易。之所以会有一口通商之说,实际上只不过是把与西洋的贸易往来放在广州进行。这么做一来是方便管理,毕竟那会儿没有现在这么完善的电子通信技术以及数据库,四个海关分别对应不同的地区,因为货物不同税率也不同,所以分开管理是最方便的选择。

二来是广州地理位置方便西洋商船往来,因为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16世纪的海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之后北上可以直达广州,所以广州地区逐渐成为西洋商人的终点站。三来是防着洋人,主要是英国人,因为来华的洋船以英国船居多,而英国是如何全球殖民的清朝也通过传教士有所了解,而且英国十分觊觎中国市场,在清朝看来只能是不怀好意,自然会防着英国。

再加上广州口岸方便洋船往来,所以清朝便将西洋商人限制在广州,使其不能过于深入中国腹地。所以,马嘎尔尼访华压根不是为了通商,如果看了马嘎尔尼的条件,你可以这么认为:英国想要向中国倾销商品并垄断中外海外贸易。这些条件其实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不仅乾隆不能接受,今天的中国政府也不会接受。而且,站在乾隆的角度来揣测乾隆的想法,因为乾隆通过传教士了解洋人是如何通过贸易开拓殖民地的,也知道洋人如何通过贸易完成对印度和东南亚的殖民活动,所以在乾隆的理解当中如果答应了这些条件结果和亡国灭种差不多。

所以,乾隆自然会拒绝英国的条件。至于乾隆的回信,掐头去尾自然会被曲解成妄自尊大。这封回信除了拒绝英国的要求之外,说明中国对于各国都是一视同仁的态度,不会偏向任何一方,谁来的货物都收,你们需要的我都卖。重点强调了拒绝在舟山划一座岛屿供英国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因为这和当初葡萄牙人赖在澳门不走的手段如出一辙。

至于乾隆说的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是个事实。因为中国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一个特点就是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于商品经济,更不需要依赖于海外贸易来获得生产生活资料。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我很好奇那些指责乾隆自高自大的哪来的自信。所以,本质上说乾隆拒绝英国的条件是为了捍卫中国主权,只不过回信有点恶趣味罢了。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是如何一夜崩塌的?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是如何一夜崩塌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胡雪岩的崩溃是必然。很多人认为胡雪岩很了不起,其实他不过是一个白手套而已。胡雪岩之所以起家,说通俗点不过是高官敛财的白手套,一个管家而已。所以胡雪岩根本没什么了不起,他所谓的财富,大部分也不是他自己的。这种事情在清末屡见不鲜,比如名声很好的李鸿章死后留下几千万两白银的遗产。上图是胡雪岩的妻子。

鼎盛时期,胡雪岩妻妾成群。这些钱的大部分不是房屋、田地和现钞,而是入股各种商业。试问,李鸿章有多少钱去投资经商?无非是利用手中权力,官商勾结,由此分到的干股(公司无偿赠送给他的股份)而已。胡雪岩也是一样。他本来只是浙江普通商人,从伙计起家,生意很小。自从攀附上湖州本地的官员以后,将湖州官府大量钱财收归自己的钱庄掌握,得以逐步壮大。

后来又是笼络浙江巡抚,最后成为闽浙总督左宗棠的部下。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经济方面的助手,帮助建立了办福州船政局,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对洋人做了大量借款。尤其,胡雪岩也利用左宗棠手中的权力,得到了大量财富。不过,传说中的几千万白银的家产,可以推断有很多不是胡雪岩自己的,而是左宗棠等官员的。只是名义上挂在胡雪岩的手中,掩人耳目罢了!胡雪岩靠勾结权贵上位,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商人。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通商  警侨  联动  协助  确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