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的选嫡之路就此断绝,只好在各庶出的皇子中挑选,选来选去,选来选去,最终挑选到了第十五子永琰,即后来的清仁宗嘉庆帝。说过了嘉庆帝,到重点要介绍的清宣宗道光帝了。嘉庆帝共有五个儿子,只有道光帝旻宁是元后即孝淑睿皇后所生。乾隆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没有实现自己所推崇的“嫡长继承制度”,所以对这个嫡出的皇子爱得不得了。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乾隆帝带着十岁的旻宁到木兰行围猎,特赐其赐黄马褂、花翎。嘉庆帝生性孝顺,知道父亲乾隆的心思,所以,在嘉庆四年四月,就写上旻宁的名字,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鐍匣之内。则嘉庆二十五年正月,当嘉庆帝在一年一度的秋狝之典中暴崩,旻宁就波澜不惊地登上了帝位。道光帝旻宁在立第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即后来的清文宗咸丰帝为储时,是曾经在他和第六子爱新觉罗·奕之间摇摆过很长时间的。

而咸丰帝后来在立储时,却毫不犹豫地选了儿子爱新觉罗·载淳。为什么毫不犹豫?因为爱新觉罗·载淳是他唯一的儿子(另一个已经夭折)。所以,爱新觉罗·载淳,亦即是后来的同治帝,是大清王朝第三个轻松登基的人。同治之后,还有光绪、宣统二帝,此二帝都是从旁支宗室入嗣皇统,经过慈禧及诸王公大臣多番考量的。综上所述,道光帝是清朝十二帝中唯一一个的嫡长子,继位过程非常流畅,别无争议。

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怎样的?

雍正是一个勤政、有魄力、有能力的帝王,在位13年,他把康熙爷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地干干净净,也给乾隆皇帝弘历留下了丰厚的基础。雍正承先启后,是康雍乾盛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雍正人生中有两条重要准则,一是“朝乾夕惕”,一是“以勤先天下”,雍正的一生都在始终如一的坚守这两条准则。首先是勤政。雍正“以勤先天下”,意思是要用自己的勤奋给天下人做出榜样。

在位期间,雍正每天只休息4到5个小时。一年之中,雍正几乎全年无休,只有生日、年三十等少数几天才会给自己放一天假。二是能力强、有魄力。雍正建立密折制度,允许各级官吏给皇帝直接上奏,畅通了帝国上下的沟通渠道,有效防止欺君罔上,从而巩固了皇权;设立军机处,作为皇帝决策的最高秘书机构,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同样加强了皇权;推行改土归流,收回西藏土司们的行政特权,改为由朝廷直接任命当地官员,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无阻;颁布摊丁入亩制度,推广“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减轻了广大平民百姓的纳税负担。

使赋税制度更加合理;建立秘密立储制度,即将事先拟好的传位诏书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只有在皇帝驾崩后才能打开并宣告继承人,这一制度使得清朝后世再也没出现过类似康熙晚年的太子之争。三是施政严厉。康熙临终前对雍正说:“我就是因为对下面太纵容,才使得官僚系统贪腐问题严重、国家机器效率低下。我选择你作为继任的皇帝,就是看重你行事风格严厉。

因为只有采取严厉措施、整肃朝纲,才能使大清帝国重回正常轨道“。这段话深刻的揭示了雍正皇帝的行事特点,就是严厉。他刚刚登基,就开始清理国库,追讨欠款,并且宣布就算是当年康熙爷宽宥的人,到了他这里,也不能豁免,否则一律抄家处理。追缴到自己的弟弟即康熙十二子胤裪,因为无法还清欠款,当即下旨要抄家变卖家产。连一向与雍正交好的老十三来讲情,也被严厉斥责“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查,朕必亲自查出!”。

由此可见雍正行事风格之雷厉风行和无情。四是生活简朴。雍正一生简单而节俭,没有像他老爸康熙和儿子乾隆那么铺张浪费,没有像他们一样南巡,劳民伤财。他也没有大兴土木,修建离宫别苑,没有后宫佳丽三千。五是政绩显著。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间,百姓安居乐业。雍正末年,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七百万两,增至5000多万两。可以说,雍正积攒的家底,是乾隆盛世的重要基础。

另外,雍正也使出霹雳手段惩治贪官。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能臣干吏辈出。雍正的缺点当然,除了优点,雍正肯定也是由缺点,毕竟人无完人。雍正最大的污点就是大搞文字狱,制造了许多抄家灭族大案,吕留良案就是其代表。给吕留良定罪时,虽然吕留良本人已经死了。但雍正依然将其挫骨扬灰,并满门抄斩。据说雍正的死就跟这个案件有关。

 4/9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皇城  领地  争夺战  争夺  新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