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夸奖姜维的枪法,并不能证明赵云输给了姜维。历史上赵云不可能和姜维相遇。老将赵云与少年姜维的确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相遇相识的,但恐怕没有出现赵云一见姜维就大吃一惊的情况。邓艾,是姜维一生的劲敌、苦手,论斗智,姜维并不占优,论单挑,姜维也从未沾光。

历史上赵云和姜维交锋过吗?

历史上赵云和姜维交锋过吗

历史上赵云不可能和姜维相遇。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时,老将赵云作为先锋出战。在天水之战中赵云和姜维相遇,两人还斗了数合不分胜负。赵云回去以后还对诸葛亮夸姜维枪法与众不同。不过这只是演义中的段子,历史上两人不可能相遇。根据《三国志》记载,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虚张声势说要出斜谷道攻打郿县,命赵云和邓芝率偏师驻守箕谷,以吸引魏军主力。

自己则率蜀军出祁山,攻打陇右。魏军果然上当,曹真统帅大军前往箕谷迎击赵云,诸葛亮得以乘虚夺取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姜维等人投降。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诸葛亮北伐时可选的各条路线中,斜谷道靠近长安,和祁山之间距离很远,这也是诸葛亮刻意的选择。诸葛亮既然是希望赵云这路疑兵吸引魏军主力,首先要攻敌之必救,才能达成战术目的。

斜谷道出去就是郿县,临近长安。长安是魏国在关中最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因此必然会派重兵前来抵挡。即使在诸葛亮夺取陇右三郡以后,曹叡也不敢让曹真轻易离开,而是命张郃率部分兵力先去增援陇右。直到曹真击败了赵云,魏军主力才西进陇右。其次诸葛亮也不会选择离自己太近的线路,否则魏军一旦发现不对马上就可以增援陇右,疑兵之计的效果要大打折扣。

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姜维赵云去街亭而派马谡去了?

历史上赵云和姜维交锋过吗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诸葛亮认为只有马谡更合适。其实,题主真实的意图,也是许多人的疑问,无非是几个意思:第一,姜维、赵云比马谡本事大,如果诸葛亮派遣他们去可能就不会丢失街亭。第二,刘备临终明确交代,“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为何诸葛亮还委以重任呢?第三,究竟诸葛亮为啥就信任马谡,而不听刘备之言呢?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

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根本而言,诸葛亮相信马谡,也就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相信刘备的忠告。这也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诸葛亮自己能力很强,也很能干。但在识人、用人方面,比刘备差了一截。第二,诸葛亮并不认为自己在识人、用人方面比刘备差。第三,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很佩服,很信任,自然就很器重。

诸葛亮认为刘备看事未必就正确,因为都认为夷陵之战不该发动,但刘备却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失败,这就说明刘备并不完全正确,特别是在事关国运的决策时,却毫无理性,犯下致命的错误。这不能令诸葛亮信服,也就不可能把刘备的话当真。通过与马谡的深入交流,诸葛亮认为刘备对马谡的看法是误会或者是错误的。诸葛亮南征,马谡建议诸葛亮以攻心为上,诸葛亮认为是高瞻远瞩。

马谡此计也的确是很高明,足见马谡并非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责任并不完全在马谡,就当时的情形,换了谁都守不住,姜维、赵云是一样。这是诸葛亮部署的错误,不是马谡无能,也不是刘备看人就很准。既然街亭是北伐必守之地,为何以后北伐,诸葛亮咋就不派人去坚守了呢?斩马谡是因为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具体而言,就是没有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去守,这是个大问题。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前提是要打胜仗。既不遵从节度,又打了败仗,不斩首就没法交代了。马谡败了,并不说明换了别人就守得住街亭;并不说明诸葛亮派遣马谡是错误的;并不说明刘备的预言就是正确的。因为诸葛亮安排守街亭本身就是个死结,是不可能也没有人能够完成的任务。只不过谁去谁倒霉,结果是马谡倒霉,而且演义描写的是马谡抢着去而且认为是小小的街亭,守住它简单的很。

这不过是小说为了艺术效果有意为之。但史料没有具体记载,马谡是如何接受这一任务的。恐怕是都以为守不住,没人愿意去。马谡是诸葛亮的高徒,别人不去,诸葛亮就对马谡说:“就委屈你马谡去吧,我再派王平、高翔、魏延去协助,这总可以吧。”结果,马谡还是败了。诸葛亮没办法,就挥泪把他杀了,说:“你替我背着这个锅吧,我会照顾好你的老婆孩子的,放心去吧。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赵云  姜维  过关斩将  老年  取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