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来说,合肥一线攻守形势相对平衡,只要以合肥为据点,在徐州、淮南、扬州一带屯兵就会对东吴首都建业形成有效威胁,虽然有长江天堑,但比蜀国汉中北境的崇山峻岭要更容易征服。因此这一线两国的争夺很多,魏国南部边境线与吴国接壤的更多,因此两国的博弈也更为频繁。若魏国吃掉吴国,从荆州进攻蜀国的涪陵、巴东一线就比从汉中进攻容易的太多。

而从吴蜀联盟的稳定性来看,两国根据国策指定的战略布局,向荆州之地的争夺向来都很激烈,曹操在襄樊一带、江夏北部地区布防重兵,坐观时变就是上策。本来就强于蜀国的吴国也最有可能吞并荆州,后来结果也确实如此,只是曹丕的反应慢了半拍,也就没有捞到好处。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下,魏国不可能坐视吴国壮大,夷陵之战后吴国的疆域甚至比魏国还大,任其发展的话,魏国的优势将在此消彼长间慢慢消亡。

魏国一直将吴国当做首要目标,在东线作战中,蜀国是无法派兵援助的,如果救援必须得让蜀君进入吴境,吴国是不会同意的。正如后来蜀国成都被围一样,永安的罗宪也不敢放吴军进蜀国境内救援,导致罗宪所部还得做布防东吴的工作,无法抽身回援成都。因此魏国没有先消灭刘备的原因在于,前期没把刘备当回事,后期又不能没有蜀汉对东吴的相生相克,于天下形势来看,吴强蜀弱的局面对于魏国来说必须要先遏制吴国。

如果从三国中挑选108将和梁山108将打一架,你认为谁会赢?

我认为三国会赢!三国时期的全国武将和宋朝的一方草寇相比,肯定是大占优势。关公战秦琼,本就是胡侃,不必较真。既然说的是三国和水浒,咱就别说什么史实,拿来做对比的只能是演义小说了,因为史实的话流寇宋江都凑不上一百零八个将领。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我都非常喜欢,都数次读过原著,甚至水浒传还读过不同版本的,比如有武松单臂擒方腊,还有的版本是鲁智深擒的方腊,其实我读的最多的是《封神演义》,应该有个三五十遍吧。

先简单分析一下两部演义中的武将:这里首先说明,排除法师哈,因为那个已经超出我能分析的范围了,什么公孙胜混世魔王,甚至包括轰天雷凌振,同样,诸葛亮于吉左慈什么的也不算在内,咱们就纯比较冷兵器吧:先说水浒:听起来挺厉害,一百零八将!可是实际上能带兵打仗上阵单挑的却没那么多,有一些只是具备特殊功能而已,比如玉臂匠金大坚(石匠),圣手书生萧让(书生),神医安道全(医生),通臂猿侯健(裁缝),紫髯伯黄埔端(相马的),金钱豹子汤隆(打铁的)。

再说一些武功低微的武将,白日鼠白胜,小霸王周通,百胜将韩滔(聚义之后没赢过),杜迁宋万,石勇,蔡庆蔡福,朱贵朱富,铁叫子乐和,打虎将李忠,险道神郁保四,金毛犬段景柱等等太多凑数的了。梁山上真正能打的又有多少?天花板卢俊义不必多说,五虎将肯定算上,八骠且不说没遮拦穆弘够不够资格,也给他算上,十六彪里我喜欢的很多,也得算上。

步军的武松鲁智深,水军的李俊张顺阮氏三雄,天罡都给他算上也才多少人。而梁山上的这些将领,打一个同为反寇的方腊军,就已经损失惨重了,试问当时全国所有武将加起来,梁山这一百单八将够看的吗?再说三国: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楮、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神枪张绣与文颜(张绣、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这二十四名将,基本可以对付梁山天罡中的全部人物了,因为天罡中有柴进,宋江,吴用,解珍解宝之流上阵单挑发挥不了太大作用。二十四名将之外呢?文鸯文聘曹彰关平,凌统徐胜张任曹洪,李典乐进曹仁武安国,能上阵带兵的数不胜数,虽然良莠不齐(比如零陵上将邢道荣),但是可选择的基数比水泊梁山大了太多。

三国时期地方割据,势力错综复杂,可供挑选的武将数量远远多于一百零八个,而梁山只是一个地方势力,想换人都没得换了,除去天罡,剩下地煞中强力的实在不多了,丑郡马宣赞、病尉迟孙立,小温侯吕方等等寥寥数人。综上所述,我认为三国会获胜,因为这种对比本身就不公平,谁敢保证关公一定能胜秦琼,宇文成都一定打不过张飞?所以权当一个戏言就好,不必当真也不必放在心上,胡侃聊天而已!。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三国  群豪传  阵营  武将  战斗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