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呢?因为曹魏方面,也是阵容十分强大,参与此战的有曹洪、曹真以及未来的车骑将军郭淮和未来的大司马曹休。而曹魏方面的主帅,则是大名鼎鼎的夏侯渊。说起夏侯渊,此人在三国时期的名声可谓是如雷贯耳,自打他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开始,就立下了不少功劳,曾经五出平叛,先后平定了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还在渭南之战中,剿灭关陇地区的韩遂余部以及羌、氐部落,威震整个关右地区。

而夏侯渊也凭借战功,被曹操拜为征西将军,并在张鲁投降后,曹操还命夏侯渊镇守汉中。从上述阵容来看,刘备方面确实人才济济,但曹魏方面也丝毫不差,甚至还隐隐略占上风,毕竟夏侯渊在当时属于金字招牌,不管是在号召力还是军事能力上,称得上人才难得,因此,刘备的这场争夺汉中之战,并不是特别好打。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两军第一次接触后,刘备就感到了不小的压力,曹魏方面在做了周密的部署后,让刘备刚开始就吃了一个大亏。

起先,刘备派张飞、马超率吴兰、雷铜等将领进攻固山,镇守在这里的是大将曹洪,张飞在阵前曾扬言要断曹洪的后路,结果被曹洪大破吴兰部,吴兰当场战死,张飞、马超也不得不败退。之后,刘备进攻广石及阳平关,驻守在这里的是张郃和夏侯渊,刘备虽发动了数次进攻,但始终攻克不下,双方忽悠损伤,战争也因此陷入了僵局。这种僵局,一直持续到了建安二十四年正月,由于久攻不下,刘备不得不下令大军南渡汉水,在定军山上扎营建寨,以图寻机再战。

当时,刘备实际上也挺难受的,首先大军在外作战,对粮草、后援都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再加上久攻不克,让后方的诸葛亮极为头疼,甚至在一瞬间还动摇过继续下去的信心,但最终,还是在杨洪的建议之下,调集益州几乎全部的资源,前去支援刘备。“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杨洪而对于刘备的状况,夏侯渊也是十分清楚,因此,在刘备驻扎在定军山后,夏侯渊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他就下令,派兵前去和刘备争夺定军山,不让蜀军有喘息的机会。

但谁料到,正是这个命令,直接要了夏侯渊的命。到达定军山后,夏侯渊在刘备大营不远处,也扎起了营寨,为防止刘备偷袭,就在营寨周边用鹿角(类似于拒马,一种用圆木组装起来的障碍物)围了起来,并在兵力上进行了安排,命张郃守东边,自己则率军守在南边。正如夏侯渊所料,刘备果然在夜里对他进行了偷袭,最开始刘备攻打的是东边,也就是张郃所在的地方,由于抵抗的比较仓促,因此在刚开战时,张郃很快就被刘备打的抬不起头来。

看到张郃首战不利,作为主帅的夏侯渊自然是心急如焚,于是就从自己的兵力中,分出了一大部分前去支援张郃,意图进行解救并击退刘备。而正当夏侯渊派出士兵解救张郃时,对面军中的法正看到了机会,他马上向刘备建议,让老将黄忠出攻击夏侯渊所部,并且,要求他在到达阵前时,先击鼓但不攻,等到夏侯渊松懈时再一举出手。数次击鼓不攻后,蜀军这边是憋了一肚劲,而夏侯渊这边以为蜀军是只打雷不下雨,不免有些松懈,而正在这个时候,黄忠带着部下突然进攻南侧,由于魏军疏于防范,因此就让蜀军推锋必进,很快就杀入魏军大营之中。

一时间,蜀军在黄忠的带领下,个个一马当先,定军山前满是蜀军的喊杀声,光是气势,就胜了曹魏军一头。眼见黄忠势猛,夏侯渊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当然,他不亲自上阵也不行了,大半的兵力已经被他派出去支援张郃了,此时留在他身边的,不过几百人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夏侯渊即使是不乐意,但也无可奈何,只得亲自对阵黄忠。一方是士气如虹,一方是被迫迎战,这结果不言而喻,夏侯渊一个恍惚,就被黄忠斩于马下,当场阵亡,一代名将也就此陨落。

夏侯渊的死,在当时无异于平地生炸雷,震得魏、蜀两军上下无比惊愕,要说具体有多震撼,咱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对曹魏大军造成了巨大的慌乱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前,被曹操拜为征西将军,并命其守备汉中,除了西线之外,曹操在南线的军事行动,归征南将军曹仁负责,而节制东线诸军的则是夏侯惇。换句话说,这三人相当于魏国三大方面军的总司令,而夏侯渊正是其中之一。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夏侯渊  曹魏  名将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