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总司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整个大军的调度、作战等相关事宜,皆出自司令之手,一场战役能不能成功,司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是地位如此重要的夏侯渊,如今却被黄忠给斩了。在三国时期,也有不少名将阵亡沙场,比如颜良文丑等,但他们的地位和职务,与夏侯渊阵亡时比起来,还是要差上一些。也就是说,整个三国时期,直接阵亡在最前线,并地位最高、牌面最大的武将,只有夏侯渊一位,哪怕是关羽,也是在被擒后死的,并没有阵亡在最前线。

因此,夏侯渊的死,对魏军着实造成了巨大的慌乱。在夏侯渊被斩后,周边的魏军顿时不知所措,都被黄忠的勇猛所震慑,而蜀军也趁此机会,斩杀了不少魏军士兵,大有一举将魏军击溃的势头。毕竟主帅都被人斩于马下了,其他小兵哪个还敢抵抗,军心大乱说的就是当时魏军的情形。最后还是督军郭淮及时站了出来,力推张郃为新的主帅,才勉强止住了魏军溃败的势头,军心才得以安定。

其次,黄忠凭此战一跃与张飞、关羽、马超平起平坐定军山之战前,黄忠的职务是讨虏将军。这个讨虏将军看名字似乎很霸气,毕竟带着将军两个字,但实际上,讨虏将军只是三国时期一个东汉杂号将军而已。而黄忠从建安十四年投奔刘备,一直苦熬苦夜跟着刘备干了六年,才混了个讨虏将军。倒不是刘备小气,而是当时名将实在太多了,比如关羽、张飞、马超、赵云等等,黄忠虽猛,但与这些名将比起来,还是稍微逊色了一点。

因此,在建安十九年被封为讨虏将军后,黄忠又踏踏实实地干了五年,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他有可能会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干到死。而斩杀夏侯渊,对于黄忠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喜,并且还是极大的惊喜。要知道,夏侯渊当时在曹魏军中的地位,基本上和关羽在蜀军中差不多,前文也讲到,他担任征西将军就等同于方面军的司令,若放在平时,黄忠这种级别的武将,是没有机会和他对阵的。

如今不仅和他对阵了,还将他斩于马下,这是何等的运气?而在此战之后,刘备为表彰黄忠,直接升黄忠为征西将军,并在取得汉中,称汉中王之后,刘备又封黄忠为后将军。如果说征西将军不算什么的话,那么这个后将军的分量就相当重了。后将军这个称号,在战国时期就有,秦国也使用过,其地位仅次于上卿,只有为国家做出了极大贡献的武将,才有资格被授予后将军称号。

并且,在授予这个称号时,被授人还能得到象征着极高地位的“金印紫绶”,这可是在古代除皇帝之外,身份最崇高的人才能得到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刘备在称汉中王之后,除了封黄忠为后将军之外,还封了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通过这个分封,就能一眼看出,黄忠的地位,从一个杂号将军,一跃成为与关羽、张飞等人平起平坐的地位。

封赏之大,可以说是自刘备起事后少有,以至于远在荆州的关羽对此十分不服,之后经刘备多番劝解,方才接受了黄忠晋升。“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关羽刚得知黄忠被封为后将军时的激烈反应先是征西将军,之后又晋封为后将军,如此刘备觉得还不够,又在不久后,加封黄忠为关内侯,而这一切,都是在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发生的。

可以说,夏侯渊的死造成的最大震撼之一,就是黄忠的官升数级,有了这个战绩,黄忠才得以名列五虎上将。还有,奠定了刘备称“汉中王”的基础夏侯渊战死后,闻听噩耗的曹操不得不亲自来到汉中指挥作战,曹操为什么要来呢?因为汉中实在是太重要了。前文讲过,汉中地区与成都属于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汉中被曹魏占据,那么对于刘备而言,就好比他睡觉时有个人拿着棍子站在床前,随时随地的都会给他来一下。

这个比喻一点都不夸张,从地理位置上看,汉中是益州的门户,自古以来,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刘备的势力正处在益州,如果汉中被曹魏占据,那么他们就可以随时长驱直入,甚至直接发兵攻打成都也不是不可能。因此,刘备才会忙不迭的与夏侯渊开战,甚至不惜以平分荆州作为代价,也要和孙权议和,以便抽出精力拿下汉中。更重要的是,虽说当时的刘备已经有了一定的家业,但细细深究的话,这些家业随时都有可能会烟消云散。

比如荆州,孙权一直是虎视眈眈,再比如益州,曹操也从没停止过觊觎之心。而如果打下汉中后,刘备就意味着有了一个稳固的势力范围,凭借汉中这个战略要地,益州就成了他稳定的大后方,这样一来,刘备进可以攻入关中,守可以图谋荆州,总之就是好处多多。那么,汉中对于刘备有这么大的好处,曹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正是因为他知道,他才会命夏侯渊守备汉中,并且在双方开战后,投入了大量的得力干将和精锐士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能让刘备得到汉中。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夏侯渊  曹魏  名将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