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历史是怎样的?

太极拳的历史是怎样的

太极拳分家支流众多,以明末的陈王廷(1600年—1680年)创立的陈式太极拳为最早。他集长拳大洪拳红拳等技法,以明初著名道人张三丰「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辨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的内家拳理引导,创立了太极拳的固定拳法套路,并奉张三丰为祖师。清朝建立后,陈氏太极高手不愿与满清当局合作,隐居豫北温县陈家沟,父子兄弟传承武计,避世数百年。

直到1825年,一代宗师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前后历时18年,拜师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学成太极拳独得之秘。电视剧《太极宗师》:杨露禅(剧中名:杨昱乾)杨露禅回到家乡直隶广平府后,广授门徒,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开创杨氏太极拳一派。所以当时武林中人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的句子,以记述此事。

【注:另一派赵堡太极拳则一直认为,陈王廷传给弟子的是陈氏家族的山西洪洞通背缠拳,以及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的三十二式长拳。真正的太极拳是赵堡镇从明朝王宗岳所创,一直传给陈清平,陈清平又和陈王廷的后人陈正兴切磋,陈家沟才学到太极拳,之后传给了杨露禅,将太极拳发扬光大。】杨露禅是广平府人,开创杨式太极之后,传下了北京、广平两支。

两支虽然都是正宗的杨式太极,但区别非常明显。广平府杨式太极讲究刚柔相济,强调实战,重视中架、小架的练习;北京的杨式太极则一味讲究“松”、“柔”,圈子放大了许多,动作也舒缓了许多,养生有余,实战不足,其中缘由也不难猜测。正因为北京拜师的太极拳弟子,许多是满清的王公大臣,贝勒贵族,平素养尊处优,不耐艰苦,杨露禅才将太极拳的高难度功法套路尽数简化,形成了“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的特点,因此风靡京津地区一时,也就是现代人通常最熟悉的、公园老大爷们练习的那种健身太极拳。

杨露禅大师号称有教无类,但按照武林规矩,最多亲传几个得意大弟子,其余的门徒,通常有大弟子代传。而杨门第二代大弟子,正是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先生,他内心深处对满清非常痛恨。当时一群八旗子弟跟风拜在杨式太极门下,由杨班侯先生负责传授,于是杨班侯在传授时故意把架势改大,让这些旗人弟子学不到真功夫,同时在推手时毫不留情,动辄将旗人弟子摔得头破血流。

杨班侯小半年下来,几百旗人弟子纷纷受不了,不来了,只有一个叫全佑的家伙还不死心,仍是天天跑来挨打。最后杨露禅老爷子自己实在过意不去,总算破例教了这个全佑真功夫。这个挨打挨成正果的全佑,因为“事师最孝,学习笃诚”,深受杨露禅宠爱,兼得杨家父子之长,一时称著京城。乌佳哈拉·全佑(吴全佑)全佑本姓乌佳哈拉氏,又称吴福氏,在辛亥革命,满清灭亡后,满人纷纷改了汉姓,全佑的儿子鉴泉则改姓为吴。


文章TAG:尔登  造梦  拳系  法环  西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