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是成吉思汗时期就完成了对金人的征服,其实蒙金战争是成吉思汗发动的,木华黎主导的,窝阔台完成的长期战争。蒙古人用了四个阶段才完成了对金人的征服,且是利用了南宋的帮助,由此可见蒙古人起初对于城邦式国家的战争难度有多大。所以说无论是乃蛮部,还是金国,蒙古人的攻城都不是很顺利。比如蒙古人与金人作战的第一阶段,这是从成吉思汗统一草原的第六个年头开始的,1211年春,蒙古军在野狐岭以少胜多,10万骑兵击溃了金人的45万主力军。

这场战争蒙古人胜利在野战,而遇到坚固城池时真就没什么办法,像是乌沙堡、乌月营这类旷野防御,蒙古人可以凭借铁骑冲击力压制,但到了金中都,蒙古人围城二十余日也未能攻下,值得撤围。这说明蒙古人还没有学会如何攻打坚城,但成吉思汗硬件设施不足,并不等于软件不够。他的手下哲别,在围攻东京(今辽阳)不克后,假装退后500里,致守军松懈,然后哲别利用蒙古骑兵的高机动性杀了个回马枪,趁夜幕爬上了城墙,才攻下东京。

再比如成吉思汗攻打西京(今大同)时,围而不攻,只打来援的金军,旨在消耗金军有生力量。这些都是以战术来弥补攻城硬件不足的方法,但这掩盖不了蒙古人攻城的困难,后来成吉思汗在强攻西京时中箭受伤,选择了退兵,一军统帅能在攻城时被射中,说明蒙古人真没有攻城的有效手段,只能是统帅于阵前鼓舞士气。第二阶段的战争中,成吉思汗也是被居庸关挡住去路,是哲别走小路迂回南关,才夺下了居庸关,后来若非胡沙虎发动政变,成吉思汗想进入中都就么那么容易了。

而成吉思汗在金中都最大的收获就是耶律楚材成了他的部下,这也是蒙金战争中蒙古成长的缩影,大批的金人和汉人工匠被成吉思汗收编,成了蒙古军事实力提升的关键。在第二阶段战争结束后,蒙古人就已经开始生产制造云梯、投石机、火箭、床弩等攻城工具。所以到了第三阶段,成吉思汗敢于留木华黎对付金人,自己率军西征,这都是军事实力提升后的自信。

(耶律楚材剧照)“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惫,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元史·本纪第一·太祖》而蒙古人的优点在于,即使有了硬件的提升,他们也不会放弃战术上的灵活性。比如木华黎征金的第三阶段,凭借攻城器械更加轻松的攻打坚固城池,但他也会采用离间、策反的方式不战而胜。

再比如第四阶段的联宋抗金,是以大迂回的方式,避开金国的坚城堡垒,这也是成吉思汗临终前留下的遗命,他要求绕开潼关重镇,实行大迂回战略。这也反应了硬件对于蒙古人来说并非首位的,成吉思汗的战争思想永远是战略第一,战术第二,硬件只不过是服务于战略战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成吉思汗的灵活手段“你们必须知道,你们都犯了滔天大罪,所以必须加以惩罚。

你们一定会问,我有什么证据,证明你们犯罪。我告诉你们,我就是上天的灾祸,如果你们没有犯罪,上天为什么派我来屠杀你们?”——《中国人史纲》成吉思汗在攻陷花剌子模王国的重镇不花剌城(乌孜别克布哈拉市)后,准备屠城,在此之前他把居民召集到祈祷场,向他们宣布了上述史料中的话。原因是成吉思汗的军队在这个中亚城邦外,受到了顽强的抵抗,成吉思汗决定用屠城来惩罚他们,也为了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后边的城池,让那里的人民和守军产生恐惧,从而主动献出城池,减少蒙古大军的损耗。

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成吉思汗在中亚战场上,如果扎起了白色营帐,就是告诉城里,大军正在等待守城将领的主动投降,如果换成了红色的帐篷,则表示蒙古大军已失去了耐心,如果换成黑色帐篷,则代表蒙古人将要发起进攻并准备屠城了。屠城本就是战争形态下,对对方心理威慑最大的方式,成吉思汗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他将人心的恐惧利用在了战争中,很多城池就是不攻自破的。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残忍的手段那就大错特错了,蒙古人在中亚战场上利用投石机攻城并不像中原一样,他们投出去的不是石块,而是病死的牛羊、敌军的尸体。这也可以理解为心理战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将疾病瘟疫投进城内,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除了向城内投抛病死尸体,蒙古人还会在围城之后,在城内的水源中投毒,扔进病死尸体。尸体的作用还有提炼尸油,这是投石机抛投燃烧液体的主要原料,这种液体带来的也是疾病和心里上的恐惧,以及燃烧带来的杀伤。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106  攻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