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执政后期的司马炎亲小人远贤臣,喜欢宠信那些生理不齐全的宦官,在吞并吴国以后他手下的宫人达到了上万人。除此之外,司马炎的后宫天团也是无比庞大,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万人,他每天都在为让哪一个妃子侍寝而烦恼,为了避免选择恐惧症他还想出了“羊车寻幸”的办法,一到晚上自己就坐在羊车上,任由羊儿往前走,如果羊儿在某个妃子的门口逗留,那么司马炎今天就会在这里过夜,对于司马炎奢靡无度的生活《晋书·后妃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司马炎的“英明”带领之下,西晋的达官贵人争相效仿,全都过上了无比糜烂的生活,他们将所有的金钱用于那永无止境的奢靡享乐,每天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当时有个名为何曾的大臣,他每天吃饭要用一万钱,却还说“无处下箸”,他的儿子何劭更为过分,每天的伙食费高达两万钱,这几乎相当于上千个平头百姓一整月的开支总和,其奢侈程度可见一斑。

还有更为荒谬的事,司马炎为臣子之间斗富推波助澜。当时大臣石崇富可敌国,为了展现自己的财力他与皇室成员王恺上演了一场斗富的闹剧,司马炎作为国家的风向标,他不但没有及时阻止手下的大臣进行这毫无意义的闹剧,反而推波助澜将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让这场“斗富大戏”显得更加精彩,试问有这么荒唐的帝皇西晋如何能长存?继承者选择有误。

西晋在短短五十年间烟消云散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选错了继承者!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王夫之在分析西晋灭亡原因之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西晋之亡,亡于齐王攸之见疑而废以死也。攸而存,杨氏不得以擅国,贾氏不得以逞奸,八王不得以生乱”。齐王攸是什么人呢?他叫司马攸,是司马炎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司马攸从此便聪明过人,长得后更是学富五车,而且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喜欢和贤才走在一起,所以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昭都很喜欢他。

因为当时司马师膝下无子,所以司马懿便做主将司马攸过继给他,司马攸在十八岁之时就担任步兵校尉一职,而且在军中很有威望。后来司马昭成为曹魏的掌权人,他也开始考虑继承者的问题,起初司马昭并不想立他的长子司马炎为储君,因为次子司马攸无论是威望还是才干都要胜于司马炎,况且他本身又偏爱司马攸,但是在“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思想的影响下,司马炎最后还是被立为储君。

刚刚即位之时,司马炎很多事情还需要倚仗他的弟弟司马攸,可是由于司马攸的声望太高司马炎很快就疏远了他,后来司马炎得了重病,朝中很多大臣都想让齐王司马攸临时主持朝政,这使得他的心里更加不舒服。公元282年,司马炎以“之国”的名义将司马攸赶出京城,司马攸忧愤成疾,想要用兄弟之情感化司马炎却遭到了拒绝,为了彻底铲除这个威胁,司马炎派故意派遣御医给弟弟看病,还让他们慌称司马攸身体并无大恙,以此催促他赶紧上路。

在这般催促之下,司马攸被迫拖着重病之躯离开了洛阳,没过几天就死在路上,享年三十六岁。司马衷完全死于司马炎之手,这也为后来西晋灭亡埋下伏笔,对此唐朝宰相房玄龄曾评价道:“齐王若使天假之年,何八王之敢力争,五胡之能竞逐哉!”如果当初司马攸没死,即使他无法继承皇位也有能力压制诸位分封王,这样就能避免西晋国力消耗殆尽,也能阻止五胡乱华,如此一来西晋也能避免过早消亡的命运。

再看看继承者司马衷,他完全就是一个能力低下的傻皇帝,他上位后因为懦弱无能,朝政大权落到了皇后贾南风手中,这个贾南风奇丑无比,不但祸乱后宫,还搞得全国乌烟瘴气,她也算是西晋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最搞笑的是,有一年天下发生饥荒,饿死了很多百姓,事情上报到司马衷那里,他十分不解地问手下道:“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有这样优秀的皇帝,西晋想要不灭亡也很难啊!综上所述,西晋之所以如此短命与司马懿屠辽、实行扭曲的九品中正制、分封诸侯内乱不断、司马炎作风不正以及继承者选择有误这些原因密切相关,遥想先祖司马懿当初争夺夺位是何等的艰难,却不想自己身死不久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如果司马懿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上蹿下跳吧?。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司马懿  霸域  升职  曹魏  王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