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为何要两次远征日本?

忽必烈为何要两次远征日本

忽必烈征服在1266年就谋求通过高丽与日本进行接触,使臣黑的、殷弘到达巨济岛后,畏惧风涛险阻,放弃而返回。其后直到1273年间,共四批蒙古使臣到达日本的大宰府,国书遂被送至京都朝廷和镰仓幕府,然而日本方面认为其书信无礼而未曾回复。著名日本学者杉山正明先生认为,蒙古的这些国书,与中国历代王朝的外交文书相比较,倒不如说蒙古的书信姿态低的惊人。

不能认为忽必烈一方一开始就有有意开战。几次漠视蒙古正式的国书,又滥杀使团,不能不说日本一方违反了规则,即使被理解为蒙古表达了求战的意思,也有无奈的一面。1274年,忽必烈发动两万七千人左右的驻高丽蒙军和高丽国军组成的联军,向日本进发。蒙古一方的大兵团作战一度压制了以个人作战的镰仓武士。当日本军向大宰府撤退时,据说蒙古高丽联军在准备返航时遭到了暴风的袭击。

具体真相,日本学者认为还不好确定。日本方面称之为“文永之役”。七年后的1281年,忽必烈政权发动了第二次远征日本的战役,从高丽国发东路军四万,从原南宋境内发江南军十万,派出了当时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船队。但是受阻于日本方面所筑石垒等周全的战争准备,未能登陆,漂泊在海上的大船队于八月一日遭遇台风而损失大半。

日本方面称之为“弘安之役”。第三次进攻日本也策划了几年,但最终没能成行。主要原因在于左翼诸王的叛乱,使忽必烈政权面临危机,计划投入日本的部队全部调往北方作战。中国方面多认为忽必烈远征日本的动因是忽必烈称霸世界的帝王梦,借日本的外交“无礼”而发动战争。而日本的史学界有别的看法。日本学界认为,第一次远征日本是蒙古攻击南宋战争中的一环,因为怕日本配合南宋作战抄后路。

美国两栖远征大队什么配置?

如何评价国内舰c圈的现状

两栖远征大队是一支小型军队构架,包括陆海空多种元素。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栖远征大队(MEU: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是一种新形势的快速反应部队架构,个人觉得这种组织架构非常有借鉴价值。一个完整的两栖远征部队包括陆海空三种元素,包括海军的两栖远征打击舰队、空中的航空战斗大队、以及地面的两栖远征地面部队组成。

两栖远征打击舰队由三艘两栖舰和一支驱逐舰大队组成在美军最初编制中,一艘两栖攻击舰(LHD)、一艘两栖船坞登陆舰(LSD)和一艘两栖船坞运输舰(LPD)共同组成一支两栖远征舰队。但随着美军淘汰掉奥斯丁级两栖船坞登陆舰之后,不再装备专用的两栖船坞登陆舰(LSD),由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LPD)或美国级两栖攻击舰(LHD)进行替代相应的位置。

除此之外,海军还将派出一支至少4艘驱逐舰组成的驱逐舰大队,提供护航、掩护和支援,驱逐舰上舰炮和战斧巡航导弹还将为陆战部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两栖远征舰队 驱逐舰大队,共同组成名为“两栖远征打击舰队”(就是喜欢绕口令)航空大队机型种类齐全航空大队主要以两栖攻击舰为出发基地,固定翼飞机主要包括6架AV-8B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现在开始由F-35B进行替代,这是航空大队的主要空中掩护力量。

旋转翼飞机方面4~6架AH-1Z 蝰蛇武装直升机作为主要支援火力;4架CH-53K超级种马重型运输直升机、12架MV-22A鱼鹰偏转翼机和3架UH-1Y休伊轻型直升机作为主要航空运输力量。除此之外编制内还有2架KC-130 大力神加油/运输机,但通常部署在美国本土,作战时派去周边空军基地。两栖远征地面部队分战斗、后勤和指挥三个组战斗组为一个海军陆战队步兵营、一个炮兵连、一个两栖突击车排、一个战斗工兵排、一个轻型装甲侦察排、一个坦克排和一个侦察排。

总兵力为1100人,规模虽小,但是兵种非常齐全。战斗组配备的主要重型武器包括,4辆M1A1主战坦克(马润四等人,用陆军退下来的M1A1就知足吧),7~16辆LAV-25轻型轮式装甲车、15辆AAV-7两栖突击车、6门M777型155mm榴弹炮、8具M252型81mm迫击炮以及一些陶氏和标枪反坦克导弹。

后勤组大约有300人,他能够携带整个两栖远征大队陆战人员15天所需的全部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并且提供医疗、邮件、运输和机械维修服务,同时还承担工兵和拆除爆炸物的任务。指挥组大约有200人,除了指挥部人员外,还包括通讯联络组、侦察、无线电侦察、宪兵、电子战,并根据任务还配备相应地区的情报特工人员以及懂当地语言的外交人员。

 2/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舰装  美娘团  动漫  远征  开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