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是,唐昭宗刚走到半路就被韩建给抓了。七月十七日,唐昭宗被华州刺史韩建押到了华州,直接关了小黑屋,一关就是将近三年。期间唐朝十一个王爷被李茂贞、韩建所杀。乾宁五年(898年),李克用和朱温的战争出现了结果,朱温大败李克用,占据洛阳。李克用为抵抗朱温,和李茂贞、韩建建立暂时的联盟。他们三人一合计,宁可让唐昭宗回到长安,也不能让他落到朱温手里。

这年八月,唐昭宗回到了长安。当时,以刘季述为首的宦官不甘心被藩镇摆布,垂死挣扎,发起反击。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唐昭宗被废,被太监们关进了小黑屋,每天连饭都吃不饱。关了唐昭宗也不管用,李克用、李茂贞和韩建等人不是好惹的。刘季述无奈之下,只好把唐昭宗送给了朱温。朱温高兴地接收了唐昭宗,然后翻脸不认人,反手就把这些太监杀了个干干净净。

光化四年(901年),朱温拥立唐昭宗复位。唐昭宗投桃报李,加封朱温为梁王。这时,李茂贞听说唐昭宗复位,特意从凤翔赶到长安,请求加封岐王。唐昭宗恨不得掐死这王八蛋,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画江湖之不良人中的朱温04、悲催遇害这就是唐昭宗要面临的形势,手里没兵,没有底气,被藩镇们玩弄于股掌之间。唐昭宗先被朱温当枪使,去打李克用,结果被李克用打得生活不能自理;李茂贞趁机欺负唐昭宗,唐昭宗又要去求李克用打李茂贞;朱温崛起后,李克用和李茂贞又联合起来对付朱温。

朱温凶悍残暴,唐昭宗又得靠李茂贞对付朱温。问题在于,李茂贞在唐昭宗战无不胜,可他在朱温面前却完全不够打。不久,长安失守,唐昭宗只好逃到李茂贞大本营凤翔。朱温紧追不舍,围困凤翔一年多。李茂贞弹尽粮绝,凤翔城里每天饿死和冻死的就有一千人,就连唐昭宗身边的宫女太监每天都要饿死三四个人。唐昭宗彻底连饭都吃不上了,为了充饥,他只好在宫中弄个小磨,每天磨豆麦喝粥。

可这也不顶用啊。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李茂贞顶不住了,只好将唐昭宗送给了朱温。从此,唐昭宗彻底落入朱温之手,朱温想什么时候杀他,他就得死。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朱温迁都到洛阳,将唐昭宗带到了洛阳。此时的唐昭宗对于朱温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八月十一日深夜,朱温派心腹进宫,堂而皇之的弑君。

当时,唐昭宗还没睡,他听到动静后,急忙起身,只穿着单衣,绕着柱子逃跑。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唐昭宗慌忙乱窜,却没有一个士兵救驾,只有他的妃子李渐荣舍身救主,当场被杀。当晚,唐昭宗被朱温士兵乱刃砍死,年仅37岁。唐昭宗死后,朱温立唐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初九日,朱温将唐昭宗九个儿子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秘、祁王李琪、雅王李禛、琼王李祥等人杀害于九曲池。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朱温篡唐建梁,登基称帝,是为后梁太祖,五代正式开始。天祐五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唐哀帝被朱温朱温毒死。唐昭宗全家被朱温杀了个干干净净。结语、一个皇帝,生逢王朝末世,希望力挽狂澜,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还需要顽强的意志,出色的才华,更需要一点运气。可唐昭宗空有救国之志,却无救国之才,也无成功之运,根本玩不过身边虎视眈眈、野心勃勃的阴谋家。

古代皇帝御驾亲征,怎样保证皇帝的人身安全?

你怕是对御驾亲征和打仗有什么误解吧?你这是典型的三国演义看多了,觉得打仗就是将军先PK,然后士兵PK,所以将领都是单挑高手,力能扛鼎,以一敌百,冲锋陷阵的。实际上呢?一个千户级别的将领(团)就不再冲锋陷阵了,而是在后方指挥,其他将军、帅就更是在大后方了,什么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武将都是像韩信这样的指挥人才,而不是靠蛮力,武将一级尚且如此,像皇帝呢?很多人觉得李世民文治武功都很厉害,唐朝立国的四大战役三次都是他打的,觉得很厉害。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在位都在60年以上,他们到底谁的功绩大?

你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那肯定还是康熙的功绩大。一个算是创立之主,一个只是守成之主。康雍乾之治起于康熙终于乾隆就很能说明问题。祖父,父亲挣下的大好形势终结在你手里,你想想你怎么还能好意思跟创业的祖父一较高低呢。下面我们就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下这二人的对比。1、稳定清初政治局势奠定清的政治制度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

登基时离满清入关还不到三十年。顺治的突然早夭,使得政局不稳,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康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开始行使皇帝的权力。同时,朝中有鳌拜这样的权臣,而少年康熙就能够设计铲除这样一位满洲第一巴图鲁。擒鳌拜之后,他立刻奖励百官上书言事,禁止圈地等弊政,实操朝政大权。康熙设立南书房,削弱了议政王大臣的权力,将外朝内阁内廷化,这位他儿子雍正日后建立军机处打好了基础。

而乾隆即位时已经由祖父,父亲为他铺平了道路,朝局平稳,国库丰盈,真是个幸福的孩子。2、彻底完成国家统一消除外部隐患康熙面对的国内外局势显然比乾隆恶劣了许多。南方三藩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东南有海贼王郑氏三天来头来劫掠沿海,攻略州府。西北有准葛尔日渐崛起,东北有沙俄不断向黑龙江流域蚕食。康熙十二年,三藩作乱,西南半壁江山丢失,清帝国处在危险之中,康熙能够用八年平息了三藩,为大清去除了最危险的隐患。

当然也的感谢吴三桂死的时机很巧妙。平台湾更是康熙的大功一件,更可贵的是与历代不同,康熙不仅仅是消灭了盘踞岛上的反抗势力,更进一步将台湾领土化,这是前代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他的选择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准葛尔是在乾隆时期被彻底平定,但最有决定性的战争应该是康熙攻灭葛尔丹。康熙击败的是准葛尔冉冉升起的国势,使其彻底失去了在蒙古争雄的能力,日后,雍正乾隆的用兵都是在建立在康熙帝挫败葛尔丹崛起的基础上。

直到乾隆抓住准葛尔内乱的机会出兵彻底平定了准葛尔。所以可见,虽然两位皇帝用兵都不少 但显然康熙的更有重大意义。削三藩平台湾,完成了国家统一。征讨准葛尔,驱逐沙俄,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安宁,扩大了清的疆域。观察使曰:自古胡无百年之运,满清入关三十载,适逢幼主早承大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内修国政,外用强兵,文武之道,俱遗子孙。

秦始皇穿黑色龙袍,之后的帝王为什么只穿黄色?这是为什么?有谁知道?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历史上的龙袍并不一定都是黄色的,有红色有黑色。秦始皇穿的那件黑色龙袍严格说来并不能叫做龙袍,而是衮服。那么为什么是黑色的呢?这跟五行之说有关,金木水火土代表五得德,五德循环论,一德到了定期就会衰落,另一德代之而兴,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从皇帝是土德,经过推演,水克火,水在五德里的颜色是黑色,所以,秦始皇的衮服颜色是黑的。

1.江山社稷土为重 土地作为江山社稷的基本要素,也是君王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土就是黄色,黄色就是帝王神圣与至尊的象征唐朝开始把黄色作为皇家专用颜色,并禁止民间使用,到了明朝,禁用范围扩大到了黄色瓷器,唯有具有特殊社会功能的佛教被恩准黄袍袈裟。 2.古代哲学的“敬土”思想 在农业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来源主要靠土地,土地作为天下万事万物的基础和蕴含,土可载物,亦能生金,黄帝配土,色尚黄成为古代帝王尊崇黄色之根源。

3.封建等级思想 金、木、水、火、土,对应白、青、黑、赤、黄,由东、西、南、北、中演绎义、仁、智、礼、信再到肺、肝、肾、心、脾,相生相克,包罗万象,演化出一套严密的封建等级思想。在清代《国朝宫史》记载,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体现了封建规制色阶别,溥仪在他的回忆录中就记载,在他小时候的记忆中,全是黄色的,就是培养帝王唯我独尊的意识和自觉。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克童渊  忠诚  将领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