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头又分为教头和都教头,其实就是教练与副教练之分。《水浒传》里除了东京80万禁军教头林冲、柴进外,还有京师金枪班教头徐宁,小旋风柴进家有一位傲慢的洪教头,被林冲打败过。教头在宋朝地位不高,哪怕是禁军教头。林冲自称东京80万禁军教头,听起来非常了不起,实际上夸大了,就像我们对外宣称自己是什么总一样。首先,数量上虚夸。

《宋史》记载过,宋仁宗时期禁军最多,那时禁军82万六千人,后经王安石变法裁撤冗员、精兵简政后,军队人数锐减。宋神宗时期,全国禁军减至56多万。在变法失败后,宋哲宗和宋徽宗期间,军队数额上升接近80万,但这些禁军不可能都留在东京城啊。也就是说,东京城不可能有80万禁军。施耐庵惯用了他夸张的手法说80万禁军,其实就是一种吹嘘和夸大,造成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其次,教头数量存疑。《宋史》记载,公元1079年,全国22个县11所教场,每2825人设置1个教头,禁军教头270名,都教头30名。王安石变法后两年还有300个教头。历史上宋中央禁军一般维辞在10万左右。因此从教头人数、教授人数上看就很浮夸,与史实不符。再次,林冲没我们想象的厉害。林冲虽被誉为豹子头,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与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的玉麒麟卢俊义相比,还有差距。

因此,林冲的职位,解释起来其实就是东京城禁军教授武艺的一个枪棒教练,教授数量也没有80万之多。他的地位可想而知并不算高。之所以我们出现认知误解,一是源于林冲的虚荣心,二是不了解宋代官制,又出于豹子头林冲的喜爱,就认为80万禁军教头是一大官。武都头--七品以下都头,这就是军职了,都头在唐中期是诸军统帅,地位较高。

唐末是各都的长官,地位下降。而在宋朝时,都头则设在各军指挥使之下,地位更加低级。举一例:《嘉定赤城志》记载,台州雄节第六指挥编制500人,指挥使、副指挥使各1人,都头3名,副都头5人,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各10人。有的指挥使也有400人,但按规定,1都应有100人,这个数据较为固定,不可能有出入,不管是步兵还是马兵。

因此武松手下至少100人。这样,我们对都头官职就有一个大致概念了~在《水浒传》中,武松打死老虎后,到了阳谷县衙。知县见武松忠厚稳重、豪气干云,就对他说:“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武松当即跪谢:“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知县就吩咐押司做了文案,当日让武松做了步兵都头,于是武松在上梁山前都换作“武都头”。

上面说“都头”在各军指挥使以下,掌管100人,但都头连一个七品芝麻官都能随意任命,可见都头连七官的品级都算不上,官阶相当低。而在南宋以后,都头的军事职能逐渐降低,到了元代更是演变成村一级组织,如某村一都,某村二都,等等,说白了就是负责都内的治安管理。施耐庵写《水浒传》在元末明初,估计在他的意识里,就是想把武松写成一个管理都内治安的一种人物,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派出所所长之职。

而如果以北宋为背景,北宋的都头是一个军职,有军事职能,相当于现在的连长,连长和都头一样管理100人。但武松又有管理治安的职能,所以又有元朝都头的缩影。那宋朝县里的都头,具体都做些什么事呢?在县一级,负责抓捕罪犯的叫衙役,但但凡县里的衙役,都可称作都头,都头是军中的称谓,称都头以示尊重。因此,武松就是县里的一个衙役。

但所不同的是,武松是一个“步兵都头”,步兵本就是国家的正规军,正规军又分了步兵与骑兵两种。武松到底具体军职是什么,具体职责权限又是什么,确实让人有点懵,是一个未解之谜。但能明确的是,都头官阶很低,且没有品级。提辖--六品至七品提辖,古代一种官名,故名思义,提辖就是管领的意思。南宋时有“四提辖”官制,分管4个地方: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库。

榷货务都茶场,主管茶盐等事务的机构。杂买务杂卖场,掌管收纳内外官署剩余物品的。文思院,历代记录少。左藏库,宋各州贡赋所藏之地。宋州郡均设提辖,以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其实就是保障四辖安全。《水浒传》第三回:“客官要寻王教头,只问这个提辖,便都认得。”《宋史》记载:“崇宁中,復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升火  贺龙  官衔  小孩  头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