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期,英军战斗机在探照灯指引下攻击德军“齐柏林飞艇”。夜间空战在技术和战术上真正走向成熟还要等到二战时期。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很多飞机,尤其是大型飞机具备了夜间仪表飞行能力,导航技术的发展也让飞机能够在夜间确定航线和找到目标。在二战夜间空战方面发展最为迅速、技术水准最高的莫过于德国和英国,很自然因为两国在二战时期都对彼此实施了大规模的夜间空袭,同时也进行了高强度的夜间防空作战。

英国皇家空军在夜间空战领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攻击方面,即运用大中型轰炸机实施远程夜间空袭,相比之下,作为防御方的德国空军则在夜间防空领域建树颇多。通过对德国空军在二战时期夜间空战的发展历程的描述,大致可以解答题主所说的二战战斗机进行夜间空战的问题。二战初期,英军惠灵顿轰炸机在拂晓时分对德国城市进行轰炸。

从1939年9月战争爆发伊始,英国皇家空军就对德国展开昼间和夜间空袭,由于昼间空袭遭遇德国空军的有力阻击,损失很大,英军轰炸机部队从1940年初开始专注于夜间空袭,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做出改变。德国空军在战争初期在夜间防空方面准备并不充足,主要依靠高射炮和探照灯,没有专门的夜间战斗机,直到1939年底驻西线的德国战斗机联队纷纷组建了第10中队,专门负责夜间拦截,而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难以发现目标。

德军飞行员提出一种被称为“黎明战”的战术,即在英军飞机返航时升空拦截,利用拂晓时分的晨光发现目标,进过反复尝试后取得了少数成功。在战争初期的实践中,德国人也意识到,Bf 109等单发战斗机不适合夜间战斗,而Bf 110双发战斗机则是出色的夜间战斗机。1940年6月,德军第1夜战联队组建,一个月后又组建了第1夜战师,由卡尔胡贝姆上校任师长,此后此人还担任了夜战总监,成为德国夜间防空的领军人物。

德军梅塞施密特Bf 110夜间战斗机,在二战时期一直是德国空军的主力夜间战斗机。在“黎明战”基础上,卡尔胡贝姆又发展出两种夜战战术,一种是利用探照灯和听音机协助战斗机发现目标,被称为“明亮的夜战”,他在从北海沿岸至法国北部地区部署了6个探照灯团和16个夜战中队,组成一道绵延数百公里的防线,被称为“卡尔胡贝姆”防线;另一种是是对英军机场实施主动攻击的远程夜战,派出夜间战斗机跟踪英军夜航轰炸机,找到英军机场,在英军飞机最脆弱的起降阶段实施攻击,这一战术非常有效,一度令英军非常头疼,然而,这两种战术在1941年都被叫停,前者是因为德国各大城市的纳粹党头目们要求将探照灯用于保卫城市,后者是因为宣传效果不足,德国民众希望看到飞机在自己眼前被击落,而不是在遥远的英国!正在进行对空照射的德军探照灯,背景中还可以看到一座对空听音机。

不过,卡尔胡贝姆已经找到了新的夜战战术,即通过地面雷达引导战斗机发现目标并展开攻击,这一战术被称为“黑暗的夜战”,而地面引导系统被称为“华盖床”。当时一个德军地面引导站配备一部远程雷达和两部近程雷达,实战证明雷达引导远比探照灯更加有效,从1941年夏秋时节,卡尔胡贝姆开始在西欧占领区及德国西部建立更广阔的雷达网,构筑新的夜战防线,并且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战果,不过,“华盖床”系统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就是一个引导站一次只能引导一架战斗机,这一缺陷在1942年英国开始采用大编队轰炸战术后暴露无遗。

德军地面雷达站配置的雷达,中间为“弗雷亚”远程雷达,两侧为“维尔茨堡”近程雷达。针对英军战术的改变,卡尔胡贝姆采取的对策是为夜间战斗机安装机载雷达,从而增强夜战战斗机的自主搜索能力,在地面雷达的配合下更有效的发现目标。在1942年底,利希滕施泰因BC型机载雷达开始装备夜战部队,虽然雷达天线会增加飞行阻力,但确实给飞行员们安装另一双夜眼,使之能够在近距离找到目标。

德军Bf 110夜间战斗机从后方接近英军轰炸机的场面,可见地面的城市已是一片火海。1943年夏季,英国皇家空军又出新招,为大型轰炸机安装机载雷达,获得了在云层以上盲视投弹的能力,降低了被德军探照灯锁定的可能性,同时使用金属干扰箔条,瘫痪了德军地面雷达系统,从而导致德军夜间防空体系一度失去作用,同时卡尔胡贝姆失势,被解除职务。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二战  三分钟  全过程  系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