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康熙又想到了周培公,他要再度起用周培公,而这时离周培公被放逐已经过去了十一年的时间。康熙到了盛京以后,却发现周培公奄奄一息,命不久矣。周培公也自知不起,在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以后,又把自己历十年之功完成的大清大清全舆图献给了康熙。可就在康熙刚刚打开大清全舆图,被大清的疆域之大感到震撼的时候,却传来了周培公去世的消息。

这时候的康熙默然答了一句知道了,并让李德全传旨满朝文武,周培公去世,停朝一次,自己为亡灵守夜。皇帝亲自为周培公的亡灵守夜的消息传到满朝文武那里的时候,满朝文武难掩心中的震惊,这是因为皇帝亲自守夜是臣子难得的殊荣。在封建礼法严格的清代,规定了皇帝只需为去世的先皇和太后守夜(就像乾隆帝只为雍正守灵一样)。

而康熙这一举动实际上已经违了祖制,那么康熙为何还要为周培公守夜呢?又为何要让满朝文武都知道自己为周培公守夜呢?首先,在康熙皇帝的帝王霸业之中,周培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周培公大破察哈尔,劝降王辅臣,大败吴三桂,又举荐姚启圣,毕十年之功成大清全舆图。就是这样一个为康熙王朝立下不世功勋的重臣,康熙却把他在雪国放了十一年,让其郁郁不得志而亡。

康熙对突然暴猝的周培公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我想更多的是愧疚与自责。所以康熙为周培公守灵一夜,以寄哀思。其次,康熙如此对待功臣周培公,自然不免为百官诟病。康熙为周培公守夜,给了周培公极大的哀荣,自然可杜绝悠悠众口。康熙虽然在周培公生前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尊荣,但却在他去世之后给予他王爷都享受不到的哀荣,足以证明康熙的拳拳爱才之意。

所以他才会广而周知自己为周培公守夜这一件事。最后,在守夜结束之后,康熙召集百官训诫。文武百官实际上清楚周培公为何而死,也知道为何康熙贬其至盛京。康熙实际上就是借此机会在告诫满朝文武(尤其是满族大臣),不要只想着窝里斗,想着党争,想着排挤汉族大臣。而是要像周培公一样,实心做事,为大清真正的立一点功劳。同时也是在通过此事号召满朝文武团结一心,共襄盛世。

唐朝武则天为什么能登上皇位,对唐朝来说有哪些严重的后果?

武则天登上皇位,是历史必然,也是现实必然。历史必然是中华文明已经站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是自兴起科技还是拱手让给西方。英国女王登基,标志科技兴起之手,由东到西;中国女皇没能传代,标志科技兴起之手随时可能他移。唐朝的严重后果,是薛刚返唐造成的。如果继承武则天开创的李家儿媳或闺女可继承皇位为传统,试想,以太平公主之力会有安史之乱吗?会有国家分裂吗?。

文韬武略,品格德性都不具备的刘邦,为什么却能成就帝王大业?

哈哈,刘邦恰恰就是那个文韬武略,品格德性不凡的帝王。否则刘邦驾驭不了,这么多的文臣武将,成就大汉四百年的基业。我们华夏儿女写汉字,学汉语,没有刘邦的雄才大略,哪有汉民族这一说。萧何算不算贤臣良相,张良算不算智多星,韩信算不算兵仙。这么多天才星是不是都围着刘邦转。如果刘邦没有能量,能吸引这么多天才星围绕在他的左右吗?“文景之治”,“汉武大帝”是不是刘邦的后代,他们身上流的是不是刘邦的血。

如果庞统、法正没死,徐庶没有投奔曹操,蜀汉以后的剧情会有什么发展?

假设庞统、法正真的没死,而徐庶也没有被迫降曹,那么再加上诸葛亮,蜀汉四大顶级谋士俱在,刘备兴复汉室,一统江山的霸业还真有成功之希望。诸葛亮坐镇益州,负责后勤诸葛亮就不用多说了,通晓古今,遍览天下,有不世之奇才;且恪尽职守,躬亲严谨,是刘备集团当之无愧的、真正的大战略家。诸葛亮的《隆中对》,举世无双,给刘备指明了霸业的方向。

虽未能最终实现天下一统的大业,但是能够以蜀汉羸弱之势,成就天下三分之业,已经实属不易。再加上诸葛亮善内政、刑法、外交和经济,让诸葛亮留守成都,坐镇蜀川,负责后勤,多方协调,必是万无一失。法正跟随刘备,坐镇中军;庞统率魏延诸将,兵锋无敌庞统和法正两人比较相似,都善于帝王霸业之策,皆有临军战阵之奇谋,并有临危应变之急智,非常适合随刘备四处征战。

刘备能够顺利取益州,攻汉中,首功就是法正,其次就是庞统。法正看到刘璋暗弱,故意让刘璋引刘备入益州。而庞统也力荐攻益州,并献上中下三策,帮刘备成功入蜀。刘备取益州之后,法正又力劝刘备攻取汉中。法正出奇谋,以车轮战的方式击败张郃,又助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并建议刘备敛兵固守,耗退了来援的曹操大军,顺利取得汉中。

法正和庞统两人都有能力进谏约束刘备。汉中之战时,有一次作战形势对蜀军非常不利,本应马上撤退,但是刘备却执意不肯,且无人敢劝。当时,箭如雨下,法正毅然挡在刘备之前。刘备让方正避箭,法正答:“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只好允诺撤军。这也是后来诸葛亮在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后,慨叹若法正在,则不至如此的原因。

庞统跟法正一样,敢于直谏。益州之战时,大军经过涪城,刘备大宴将领,饮酒作乐,并对庞统炫耀说,这真是天下乐事呀。庞统却责备刘备:“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刘备原本高兴,听闻大怒,把庞统赶了出去。庞统一句话不说,扭头就走。刘备立刻就后悔了,又命人将庞统请了回来。而庞统也不客气,不言一语,只顾神色自若的饮食。

而刘备却跑过来问庞统,刚才是谁错了?庞统答曰:“君臣俱失。”给了刘备一个台阶,刘备大笑,饮宴尽欢。只是,庞统运气不济,在攻益州雒县时,不幸中流失身亡,不然功绩应该不会比法正差。法正原本为益州系,让他跟随刘备,坐镇中军,双方都安心。而庞统作为荆州嫡系,可为先锋,带着魏延等将领,充任大军之锋芒,必然所向披靡。

魏延虽然和诸葛亮多有嫌隙,但魏延还是部曲之时,庞统已经和诸葛亮同列了,而且一起入益州作战,原本就是庞统的下属。而庞统同魏延一样,也喜欢冒险,不像诸葛亮那么谨小慎微,庞统会更加欣赏魏延。庞魏两人配合,一文一武,要不就是输的彻底爽快,甚至是死无葬身之地;但更有可能是创造不世之辉煌,一举拿下关中,杀出潼关,直取洛阳,再挥军南下,与关羽会师,则刘备霸业可成矣。

徐庶辅助关羽,荆州稳固关二爷就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存在,个性过于鲜明,跟蜀汉的众多将领都不合呀,唯一的特例就是徐庶。如果徐庶没有被迫投靠曹操,那么徐庶就是辅佐关羽的不二人选了。诸葛亮和庞统是亲戚,都是庞德公的晚辈,且都是仕宦子弟,也各有各的傲气。这如果跟更傲气的关羽放在一起,时间久了,必会生出事端。徐庶就不同了,虽然跟诸葛亮、庞统是好友,学识谋略同样不凡,但徐庶却是十足的寒门子弟。

徐庶是主动投奔了刘备,没有诸葛亮的矜骄;而且徐庶还会舞枪弄棒,跟关羽一样,曾路见不平,为人报仇后逃亡避祸。这……徐庶跟关羽绝对是知音呀,徐庶的寒微,也恰恰符合了关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的习性。如果徐庶没有投曹操,那么徐庶跟关羽一起留镇荆州,必可保荆州无失。打仗的事情交给关羽去办,而驻守江陵城,负责内政、后勤和外交的事情,交给徐庶处理即可。

其实,刘备要一统天下,同时兵出益州和荆州,两支大军哪支为主,哪支是牵制,一目了然的事情。关羽就是干了喧宾夺主的事情,最后落得惨败。关羽仅需在中路的襄樊两城跟曹仁对峙,不断吸引曹操援军,牵制曹操的主力即可。没有了关羽的“威震华夏”,孙权也不会那么忌惮关羽,就会在东路合肥一线继续牵制曹操。再加上徐庶的谋略和外交,孙曹结成联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霸业  帝王  换季  优惠  培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