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大量的剩余饭菜会被倒卖其实皇帝的赏赐饭菜只是偶尔的现象,并不是每顿都这样。因此,每天便会产生大量的剩饭剩菜,这都是顶级的厨师团队打造的精品,自然不会轻易倒掉。这些剩余饭菜会被御膳房或者太监、宫女通过特殊的途径倒卖出宫。没有人会担心这些剩饭菜没有销路,要知道这些饭菜可是皇上的御膳,能吃上一口都算是没有白活。

这个一本万利的生意很是火爆,清朝时已经变成了一个能养活近万人的成熟的产业链。这样来处理皇帝的剩饭剩菜,就是资源的再利用,远远要强于浪费掉。从太监、宫女到宫外小贩、酒家,既处理掉了皇帝的剩余饭菜,有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些剩余饭菜一般会被按品相归类,品相好的会被餐馆收走,经过处理便会当做御膳卖掉。其余的就被做成大锅饭,熬成粥,便宜出售。

古代的皇帝是如何过年的?皇宫是怎样庆祝春节的?

古代皇帝过年可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么豪华奢侈,也没有那么欢快祥和,因为皇帝作为国家统治者,在大的节日里,会更加注重礼节和仪式,因此皇帝过年还挺累的,以至于很多皇帝都非常厌恶“礼”这个东西,最出名的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了。秦汉时期秦朝时的春节叫“蜡祭”,其主要形势就是祭拜仪式,也是全国上下最重视的一次祭拜,而且是在每年农历的年终,因此可以定性与当今的春节是一个节日。

但秦朝的纪年与现在不同,相当于现在每年的十月一号定为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说秦朝过年就是我们过的十一国庆节,丰收的季节里祭拜祖先,祭拜天地,也成为喜庆的节日,而作为帝王,秦皇帝必须于咸阳举行祭拜大典,一套流程下来也得累的够呛。汉朝的纪年方法采取了司马迁的“太初历”,正式的将一年的年底纪为腊月最后一天,而农历一月一日为每年的第一天,这也是现在的春节的形成雏型,而由秦朝延续的祭拜仪式没有发生变化,还是由皇帝牵头,举行祭拜大典,并由汉武帝开始,皇帝要巡游于都城的街市,表达与民同乐的精神,说明汉朝首都治安还不错的。

这一套流程下来皇帝也不轻松。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比较特殊,乱世走向统一,又由统一走向乱世,但也正是这个时期的民族交融,使得文化发展较为迅速,因此,春节的庆祝形式也越来越多,民间有“祭门户”、“祭蚕神”、“吃豆粥”等习俗。但皇家就不一样了,“登高台”就成了皇帝与家人团聚的主要形势,如果在战乱时期,国主还会召集文武百官一同登台阅兵,作赋等,当然还少不了祭拜祖先和天地的仪式,这个仪式也与秦汉相仿,官方还会组织宫中的赏花灯、守岁活动,皇帝也都得亲临现场,要说也挺累了。

但少有与民同乐的记载,毕竟乱世之中,安全第一。盛世大唐要说我们现在春节七天假还要追溯到唐朝,由唐睿宗开始,每年春节都要休政七天。财大气粗的大唐就是这么放肆,不仅全国休假,而且由官方统一组织京城的庆祝活动,比如以花灯装扮的“火树”,街市里挂满的灯展供皇帝与民同赏,除了皇帝在春节的家宴,“赐菜”成为皇帝过年时奖励臣下的手段,也是为国家操碎了心。

元宵节的时候,皇帝还会大摆筵席,邀群臣共宴,也算是给新年的工作做一个开端。文艺大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宋的春节不仅仅是诗词飘香,而且屠苏酒也香飘万里,我们北方现在所盛行的春节吃饺子也是源于宋朝的习俗,而鞭炮的诞生也为春节增添了不少的喜庆味道。作为官方的行为,很多喜欢打麻将的朋友如果在宋朝就会有福了,因为宋朝春节期间解禁赌博,老百姓可以小赌怡情为春节增添乐趣。

但作为皇帝,少不了的还是祭拜仪式和深入基层,宋朝的祭拜礼仪更为繁琐,毕竟其一个重文的朝代,礼仪对于君主而言尤其的重要,从凌晨到晚上,各种仪式都需要皇帝亲力亲为,从祭拜天地,到给太后请安,再到各宫看望妃子加以赏赐,子嗣的“压岁钱”也是不能没有的,家里的事忙完了还要招待一次群臣的宴会才能回家吃家宴,家宴完了还要“守岁”,想必皇帝也一定很害怕这种过年方式吧。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春节在民间有着更多的习俗,而且节日气氛也更为隆重,祭灶神、贴对联的习俗就形成于明朝,而到清朝就盛行了逛庙会这样的传统习俗。这个时期的皇帝过春节就更为麻烦一些,不仅没有休假,还得一如既往的上早朝,接受大臣的朝拜,礼毕后还要请大臣吃早茶,结束这些礼节之后,皇帝会举行一些祭拜仪式,再给带着皇后妃子们一起给太后请安。

到了傍晚开始举行家宴,这个家宴规模就比较大了,所有有品级的妃子都要参加,伴随着舞乐结束了家宴之后,皇帝会赐菜或是年夜饭的器具给大臣们,如果遇到书法好的皇帝,比如乾隆帝,还要写对联送给大臣。总之,古代皇帝的春节过的并不会很轻松,毕竟是一国之君,各方面的礼仪要尊崇,还要考虑百官,后宫,人民等因素,因此,皇帝这个职业也不是谁都能干的好的。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元宵  元宵节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