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后迫于压力,于是下诏立朱祁钰为帝,是为景泰帝。朱祁钰之所以得以继位,是因为他跟大臣们达成了一个约定,那就是他继位后要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自己只是代替朱祁镇管理天下的,将来皇位还是要传给朱祁镇的后人。后来北京包围战取得胜利,明军又先后数次击败瓦剌军队,瓦剌见在朱祁镇身上得不到什么好处,便想到了一个狠毒的计策,那就是放朱祁镇回去,让明朝内部生乱。

1450年8月,朱祁镇回到北京,被朱祁钰封为太上皇,在南宫居住。朱瞻墡见朱祁镇回来了,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万一朱祁镇复辟了,那么情况就对自己不利了,所以他就写了一封信给朱祁钰,嘱咐他一定要善待朱祁镇,不但要保证他的生活,还要时常去给他嘘寒问暖。朱祁钰表面上答应了朱瞻墡的要求,其实心里开始另打算盘了,因为他尝到了当皇帝的好处,所以不打算让侄子朱见深当太子了,而是想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太子。

朱祁钰一方面派遣锦衣卫监视朱祁镇,一方面着手更换太子事宜。听说朱祁钰要换太子,大臣们都极力反对,就连汪皇后也出面阻止。朱祁钰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怒之下废掉了汪皇后,让朱见济的生母杭氏当皇后,然后废太子朱见深为藩王,立独子朱见济为新的太子。然而朱见济在成为太子之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朱祁钰受了很大的打击,身体也开始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竟然生了重病,还开始卧床不起。

朱祁镇找准机会,在大臣石亨和徐有贞等人的帮助下,趁朱祁钰生病的时候发起夺门之变,重新夺回了皇位,这件事史称夺门之变。朱祁镇在被关押七年之后才成功复辟,心中的怨恨自然是很大的,他开始秋后算账,下令将扶植朱祁钰的于谦和王文等人,以迎立外藩为帝的罪名处死。朱祁镇对叔叔朱瞻墡也产生了怀疑,认为他也是始作俑者之一。

朱瞻墡虽然远在襄阳,但什么事他都知道,他见侄子朱祁镇复辟成功,还对自己产生了疑心,心中就有些害怕。不久之后,朱祁镇还派使者去襄阳,说要朱瞻墡到北京去商议大事。朱瞻墡知道自己该采取一些行动了,他左思右想之后上了个奏折,说朱祁钰为杭皇后修建的陵墓是在太豪华了,比皇陵的规模还要大,这是一种僭越的做法,应当毁掉。

郕王葬杭氏,明楼高耸,僣拟与长陵、献陵相等。况景陵明楼未建,其越礼犯分乃如是。朱瞻墡为了跟朱祁钰撇清关系,连毁绝户坟这种建议都提出来了,他为了自保确实是不择手段啊。不过朱瞻墡的建议得到了朱祁镇的认同,他后来排了三千人去毁掉了杭皇后的陵墓。事实上,那时候杭皇后已经去世并且下葬了,可怜杭皇后先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死后不但不被朱祁镇承认名分,连葬身之所都被朱祁镇给掘了。

所以说,朱瞻墡算是提了一个丧尽天良的建议。但是这件事并没有让朱祁镇完全消除对朱瞻墡的怀疑,但他得以不用去北京了。后来朱祁镇在一次跟孙太后聊天的时候,意外得知朱瞻墡之前拒绝当皇帝这件事,还看到了朱瞻墡当初写给孙太后的信。朱祁镇这才完全明白了朱瞻墡是无辜的,于是尽释前嫌,还派人去向朱瞻墡道歉,并将他请到北京参加宴会。

朱瞻墡临走前,朱祁镇又赏赐给他大量钱财,他再次全身而退。1464年,朱祁镇去世,其子朱见深继位,是为明宪宗。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朱瞻墡担心朱见深不会像他父亲朱祁镇一样对待自己,便开始表忠心,他这次将矛头对准了朱祁钰(那时候已去世)的汪皇后。朱祁钰被废之后,汪氏被降为郕王妃,跟女儿一起居住在郕王府。朱瞻墡上了一个奏折给朱见深,请求将汪氏母女赶出郕王府。

但朱见深性格仁厚,不准备穷追猛打,于是拒绝了朱瞻墡的请求。朱瞻墡就有点慌了,以为朱见深对他有意见,好在朱见深看出了他的心思,便派人去襄阳安抚他,还赏赐他许多钱财和土地,他因此才安下心来。1478年,朱瞻墡在襄阳去世,死时七十三岁,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王小心清慎,笃于孝敬,尤为诚孝昭皇后所钟爱。然能守礼法,远嫌疑,故虽有异议,不为上下所疑,卒能安荣寿考以终其天年。

朱瞻墡一生小心谨慎,守礼法,远离漩涡中心,虽然几次差点当了皇帝,还常常被别人议论,但他都可以做到不被皇帝猜忌,还受到厚待和尊重。之所以称朱瞻墡为大明朝第一皇叔,是因为他一生历经六位皇帝,见证了明朝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大事件,而且他几乎都卷入其中,但他最终却能全身而退,还成为让包括朱瞻基在内四位皇帝都敬重的人物,最后还以73岁的高龄去世,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小孩三年级了,学习不踏实,比较贪玩,可以打吗?

小孩三年级了,学习不踏实,比较贪玩,可不可以打?我认为孩子实在贪玩调皮家长可以适当打一两回,但也要掌握分寸,要起到惩戒和教育的作用。不能把管教变成暴力伤害,那样就得不偿失了。“惩”即惩处,是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目的。在教师和家长的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应该紧密相连。惩戒不同于惩罚,惩戒强调教育效果与目的达成;惩罚往往只注意负强化的取得本身。

体罚是惩戒中最极端的一种,既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又严重违背教育人道主义根本原则。弄清楚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后,我们就可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大方向上是以引导为主线,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果孩子实在顽皮不爱学习,或者拖拖拉拉不听劝告,每每管教都无济于事,那么对于这样的“熊孩子”打一打应该很管用的。

通过父母严厉的态度让他明白教育的底线,明白家长“恨铁不成钢”的良苦用心。自古以来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小时不教育,老大徒伤悲,到时候家长就会悔之晚矣。对孩子进行惩戒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惩戒孩子应具有教育性。我们的出发点不是使孩子感受痛苦和耻辱。通过惩戒的手段帮助孩子矫正不良习惯,而不应成为常用的教育工具。

第二,应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以呵斥、指责、暴打作为发泄情绪的通道。如果家长总是采用这种教育方法,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有心理阴影。第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行使惩戒权的时候,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让孩子明白错误的行为。通过合理惩戒改掉坏习惯,而不是为了报复孩子和情绪宣泄,还应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

关于小孩子不爱学习、贪玩,有哪些办法和方法解决?

谢谢先生邀请!记住这个理,物极必反。小孩子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家长要正确看待小孩子贪玩,小孩子玩儿也属于学习的过程,家长不要自以为是,小孩子玩儿不是正事,非要坐在那里写作业看书才是学习。贪玩的小孩子好奇心强,自律性差,没有纪律性,家长先帮小孩子约束小孩子学全守纪律,家长必须自己以身作则,小孩子玩儿的时候,家长也闲着,就和娃儿一起玩儿,一边利用玩儿一边和小孩子沟通,了解娃儿的内心动态。

爸妈要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好,制定家风、家法、家庭教育方法,像玩儿手机,规定时间内可以玩儿,家长自己也养成读书的习惯,规定时间外和小孩子一起读书学习,给娃儿做示范、树榜样。家长自己啥都不懂,自己都管不住自己,想要娃儿听你的难,就算表面听你的,内心是反叛的,这样是教育不好小孩子的。小孩子才是家长的成就,小孩健康成长,小孩子的下一代同样健康成长,家长的成就才能延续下去,小孩子的教育靠谁都不行,家长懂家庭教育,小孩子才能成才。

赌博的人能收心吗,能控制住自己吗?怎样戒赌比较好?

我想谈一谈我母亲的对赌博地一个看法。我不会也不懂,为什么赌博会把她的生命而夺去。我妈是一个爱好打麻将的人,却走上了这一个麻将之路。早上起来,恨不能把一天饭菜都做好了。下午就到人家那里玩麻将,到很晚回来,吃几口饭菜,就又离开家门,又去玩了,到了晚上回家吃几口饭菜,喝几杯水,又离开家又开始进行她所谓开开心。

时间一直玩到夜里1点多钟。回来就睡觉。我去过几次她所在的场合,烟雾浓浓。我没有办法劝阻她,一劝她还生气,急了就伸手打我,我几次番劝阻,无有效果,只能任意她行,她控制不了自己,也控制不了她的心。在她胸闷时,我说您到医院去看一看,但对我说,你盼我死呀。我背后掉下眼泪,有一次她看到了,对我说我还没死,你哭什么。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跨服  贪玩  真不知道  分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