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简单例子,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有些家长的做法是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你下次考试成绩进步,你进步一个名次,我就直接奖励你100块钱,这些钱你可以自由支配。”让这样的做法看似是在激励孩子,但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你就会发觉孩子的想法可能和你是不一样的。如果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觉得自己能够把这些奖励拿到手,那么他在考试,甚至学习的过程中,每天都是在盘算,我这些钱拿到手之后,我应该买什么呢?我应该怎么花这些钱呢?如果他的心思都不在学习上,学习成绩怎么可能取得进步呢?再或者,你给孩子设定的目标可能有点高,此时孩子的想法很有可能是,既然这些奖励我也得不到,还不如现在玩一会儿。

并且父母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学习是比较苦的,正是因为你比较苦,所以我才会给你奖励。物质奖励有这么多的弊端,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那么物质奖励,是不是就不可用了?答案是建议慎重选择物质奖励,如果非要用物质奖励的话,主要是要把物质奖励和孩子的内在动机联系起来,尝试把外在驱动转化为内在驱动。4.如何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通过前面的分析,不难发现,要想让激励产生应有的效果,最关键的是要让激励和目标相一致。

第一,表扬和奖励尽量以过程为导向。家长在表扬或者奖励孩子的过程中常见有三种评价。第一种是整体性的判断,指向的是孩子自身,比如你真聪明,你真是个好孩子。第二种表扬和奖励方式,是以结果为导向进行判断。比如你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好,下次继续努力;你的作业和上次相比整洁了很多。第三种是以过程为取向的表扬和奖励。表扬者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会重点关注孩子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行动,付出了哪些努力,有哪些是值得孩子坚持的?当然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是第三种,在奖励或者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孩子为达成目标付出的努力,或者是采取的策略。

比如,你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写作业,并且你知道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那么这时候你就不要给孩子说:“你好好写作业,写完作业之后,你就可以看20分钟的动画片。”而是应该给孩子说:“读课文、做作业是一种学习,你看动画片也能够从里面学到很多内容,上次你看的那个动画片,里面有很多历史、地理、文化方面的知识,我自己也没听说过,你写完作业之后,咱们一起看。

”当你这样告诉孩子时,孩子就会明白,我看动画片并不是为了逃避学习,看动画片和读课文都是为了获得知识,并且我还能够知道一些爸爸、妈妈不知道的事情,这会让我非常有成就感。第二,把外部激励转化为内在激励。人类在几千年的进化过程中,大脑已经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奖励机制,一个人完成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或者是学会一个新的知识之后,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产生一种愉悦感。

而这种愉悦感主要是来自于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和内啡肽。多巴胺会让人产生快感,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而内啡肽不仅会让人产生抑郁感,而且会有止痛的作用。因此当孩子在做某件事情,或者是想做某件事情时,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会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比如,在做家庭作业时,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决定什么时间写什么作业,以及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只要孩子设定的目标,能够保障按时的完成任务,不至于产生太大的问题,父母尽量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再比如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特别差,不愧自己制定的目标,这时候你可以给孩子一个选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然后爸爸妈、妈给他提供一些建议,再或者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目标。第三,给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让孩子有成就感,进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能够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虽然孩子天生就充满着好奇心,充满着探索的欲望,但是这种好奇心和挑战的欲望是非常薄弱的,父母要注意引导和保护。比如,在给孩子设定学习目标时,尽量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设定的目标要让孩子跳一跳,能够够得着。一般情况下,设定比孩子的实际能力高30%左右的目标,既能够激发孩子的挑战欲望,同时又不至于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圣火  战袍  万世  兑现  激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