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野车是进入“千湖沙漠”的最好交通工具。来到这片沙海,不能不光脚体验一下细腻洁白的沙子。这里气候温和,海风吹散了热气,所以即使在太阳的照射下沙子也不会烫脚白沙何来?“千湖沙漠”的茫茫白沙从何而来,至今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当初地球分裂成现有的几大板块时,在马拉尼昂州外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沉积层。

海水下降,沉积层上升,经过长年的海流冲刷作用和风化作用积沙为丘。另一种说法认为,这里的沙是众多河流带来的,各流域的大量泥沙被裹挟着流向大海,却受海流阻滞不能入海,再被海风吹向陆地从而形成沙丘。白色床单上宝石点点▲ 每年的雨季,雨水降临沙漠,因为沙下含有水层,降水不能下渗,洁白的沙丘之间,湖水变作迷人的蓝色,仿佛美玉与宝石的对话爬上沙丘后,眼前豁然开朗,“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在这里要被改成“一览众丘小”才应景。

站在沙丘顶上,眼前出现一幅绝美的画面:连绵不绝的白色沙漠中,众多湖泊星罗棋布,湖泊呈现孔雀蓝、祖母绿等颜色,就像一条镶嵌着宝石的巨大的白色床单。“千湖沙漠”的葡萄牙语为“Lençóis Maranhe-nses”,许多人按字面意思将它译作“马拉尼昂床单”,因为“Lençóis”有床单的意思,而“Maranhenses”就是马拉尼昂州的名字。

“马拉尼昂州中一片如同床单的白色沙漠”,这个名字是不是这样来的呢?其实“Lençóis”除了能译作床单外,还是一个很严谨的地质学词汇,即“水层”,实际上指的是这里的地貌成因。由于在表层的沙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导致雨季时丰沛的雨水不能持续下渗,从而淤积在沙面 上,慢慢地形成湖泊。但是,“白色床单”的说法似乎更容易引人遐想……▲ 去“千湖沙漠”一定要自带泳衣,这片沙漠里湖泊众多,大多都不太深,适合畅游鱼从天上来▲ 雨季的时候这里降水充足,湖和湖连成一片,甚至能与沙漠边缘的水域贯通,因为水和沙都是流动的,这里每一天都会变换面孔“千湖沙漠”的湖泊完全依靠长期降雨形成,因此虽然离大西洋很近,却都是淡水湖。

旱季时,很多湖泊会干涸,而雨季时很多小湖可能会连成一个大湖。千百年来,由于湖水常年不干,一些湖泊中慢慢出现了生物,湖里有众多鱼儿畅游,湖岸边生长着很多绿色低矮植物,成为沙漠绿洲。鱼儿是怎么来的呢?这片沙漠濒临大西洋,河网纵横,沿河孕育了大片红树林,是动物的天然栖息地。雨季,连接起来的湖泊甚至与沙漠周边的两条大河相连,鱼儿便顺着河水迁移至此,繁衍生息,难怪这里的“钓鱼湖”甚至可以供人垂钓。

此外,在湖泊干涸的季节,仍有一些鱼虾的卵能在比较湿润的沙中存活,只 要忍耐到下一个雨季,它们就“胜出”了。大概因为沙漠里的湖泊难能可贵,于是人们都赋予它们好听的名字,如蓝湖、爱情湖、希望湖等。在接近赤道的沙漠中看到这些湖泊,怎能不让人想跳下去游个泳,或在湖边天然的大沙滩上晒晒太阳呢!跟着“懒河”游沙漠▲ 纯净的沙漠并不拒绝生命,这里降水丰富,植物很容易在沙上扎根。

当地人在这里放牧牛羊、种植作物、捕鱼抓虾等目前,这片“床单”仍在扩大,以每年20米的速度向大西洋铺展。“千湖沙漠”处在一个很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两条河流从东西两面环抱着“床单”,大片浓密的红树林和雪白纯净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虽然是沙漠,年降雨量却高达1200 毫米,全年气候凉爽,最高气温在30℃左右,算是沙漠中的“空调间”。

除了乘越野车的方式,游客还可以乘飞机和坐船到达“千湖沙漠”。飞机可以俯瞰全景,感受沙漠连绵不断的壮观。坐船也有坐船的好处,可以到达徒步难以深入的地区。“千湖沙漠”水系发达,其中有一条叫作“懒河”的河流,将“千湖沙漠”的东部地区拦腰截断,同时也以其充足的水量造就了一片郁郁苍苍的绿洲。“懒河”之名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原来河岸两边的丛林里生活着很多树懒。

但是由于过度的捕杀,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到 树懒了,反而成为形形色色水鸟的天下。▲ “千湖沙漠”的边缘是 两条浩渺的大河,滋润着红树林、棕林和灌丛,也把内陆的泥沙推向大西洋。风和水,造就了这片“生长”的沙漠伊瓜苏国家公园 阿根廷—巴西“可怜的尼亚加拉!”面对宛如天堑的伊瓜苏瀑布,不由得人们不发出这样的赞叹。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岛星辉  奥比  彩石  成绩单  埋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