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瞧不起曹操,所以不愿意应诏,这样的人如果能委曲求全出仕,可想而知对朝廷来说是个多大的隐患?;其次,能让曹操宣诏的人会是泛泛之辈吗!一定一定是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一旦手握重权就预示着没有什么人能够节制他了,而曹操的用人之道恰恰就是唯才是举,越有才能的人权利越大,所以早晚他会手握重权?;第三,司马家族瞧不起宦官出身的曹操就是因为他的家族势力太大。

所谓四世三公不仅是袁绍,司马懿家族有过之而无不及。就连曹操都是司马懿的爸爸举荐做官的,他能服曹操吗?就算他能服从曹操,他的族人能服吗?。这些还只是表面现象,郭嘉一定会有他自己的预判。司马懿虽然可以瞒天过海,却没有一点可能瞒得了郭嘉!只要他入了郭嘉的法眼,他就不会有任何机会,除死方休。事实上他是没有入郭嘉的眼,虽然他只比郭嘉年轻9岁。

阴差阳错地被他装疯卖傻的给躲过了:公元201年,当时还是司空的曹操就听说司马懿是个人才,于是派人去征诏,司马懿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可以这么说,司马懿这是躲过一劫!到底他是不想屈节于曹操还是害怕?被郭嘉盯上,现在看来真的是个问题???总之,曹操第二次征诏他的时候,司马懿就入朝文学掾了。

如果司马懿不反,曹魏政权会长久吗?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面对前人的得失,在做同样事情时,为达目的,就会采取措施,力避前失。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祸乱之生,常出于所忽之中。三国时期,曹丕代汉建魏之后,非常注重惩汉之失,严禁宦官干政,严禁外戚专权,严禁宗族势力。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就下令废除朝廷的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

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依照“国有大事镂于金版”的古训,他命人把这项政令刻在金属简策上,藏于石室,以传之永久。他代汉自立为帝后,诏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他又大力削夺曹氏藩王权力,曹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出入没有太大自由,形同监狱服役。

因为曹操时期打压士族权势,提倡唯才是举,让一些有才能的贫寒庶族也能入朝为官,妨碍了士族阶层的利益,引起了士族的不满。为了缓和曹氏与士族的矛盾,曹丕上位后,推行九品中正制,让士族享有特权,此举虽然得到了士族的支持,巩固了曹魏政权,却导致了朝政大权日后逐渐被士族垄断。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可谓挖空心智,但他日防夜防,左防右防,却没防到士族官僚会垄断朝权,取代曹氏。

曹丕的一系列集权措施,都是在为曹氏政权自掘坟墓,为士族权贵做嫁衣裳。其实曹丕严禁宗族势力的危害早在春秋晋国时就发生过,也许是曹丕没有注意到吧。最早的晋国立国国君,被封在曲沃的强势宗族所替代,晋献公上位后,为了限制公族再度发生夺权事件,就对公族亲贵大加驱逐杀害,导致公族势力大衰,晋文公上位后推行三军六卿制,重用朝中大臣,致使以后朝臣权力日重,没有公族势力制衡,晋国被权臣把持,最终出现了三家分晋的结局。

曹丕禁宦官,严外戚,囚宗亲,抬士族,自以为曹魏大权在握,江山永固,岂不知他如此弄权之始,已为曹魏的灭亡奠定了墓基。由于外戚、曹氏藩王都无权干涉朝政,士族权贵必然一家独大,天长日久之中,即使司马懿不反,子孙不篡魏建晋,仍会被代表士族势力的其他权臣所替代。曹魏篡汉自立已开了一个很不光彩的头,得国不正,难免会让后人纷纷效法。

司马懿为何不敢在曹操活着的时候谋反?

曹操心眼多多哦,他不让司马懿造反,司马懿敢造反吗?而且,司马懿想都没想过要造反,不要说造反,司马懿不造反都害怕命不保。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01司马懿出仕司马懿出身河内郡司马氏,世代豪门士族。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不杀  司马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