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万历三十年不临朝是因为与文官集团斗气,但背后原因较为复杂。据史书记载,万历好酒色,其17岁时曾因醉酒杖责冯保义子而差点被慈圣太后废掉帝位。万历也好色,其在民间大选嫔妃,曾一天就娶了“九嫔”。据说,万历尚有癖好娈童与吸食阿芙蓉(即鸦片)的陋习。当然,另外有一种说法是,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是因为他患有严重的足疾,出入不便。

因此,万历只是不临朝,其处理朝政的主要方式是透过批阅奏疏、发布谕旨来进行。毕竟,其在位期间曾完成了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所谓“万历三大征”。对于万历接近于荒怠朝政的做法,历史学家多给予差评。如史学家赵翼就说,“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清史学者孟森也说,万历朝乃“醉梦之期”,其“怠于临朝而勇于敛财”。

古代称呼皇帝为“万岁”一词的由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古代称呼皇帝为“万岁”一词的由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万岁不单单是口号,还是古代人民在欢庆丶庆贺丶欢庆喜悦中的一种感情爆发。就像球迷看见喜欢的队赢了,就会一片欢腾,群情激越,在观众台上热烈拥抱丶尽情跳动一样。这是一种自发的丶压抑不住胜利的喜悦的情绪的发泄。至于以后朝廷上山呼万岁,是对君主的一种崇拜和礼仪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上的卓越表现,总司令在嘉奖令上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38军万岁!中国产生了一支英勇善战后万岁军!万岁,是褒义词,其实与福如东海丶寿比南山,与流芳百世丶千古不朽一样是赞美、恭敬之词。

清朝与准格尔汗国的战争,属于国战还是内战?理由是什么?

乾隆皇帝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令写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十全武功指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见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那么平定准格尔之役为何会被乾隆帝推为"十全武功"之首呢?大清朝与其对手准噶尔汗国的交战到底是算内战还是国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们就先对准噶尔汗国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很多人对于准噶尔的印象应该停留在现今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大家可能会猜测二者是否有关系,结果是肯定的。而事实上,准噶尔盆地之得名正是来自于准噶尔汗国,这块如今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占地约3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当初正是曾称雄中亚的准噶尔汗国的腹地。

而实际上,强盛时的准噶尔汗国面积远远不止这么大,极盛时期它的国土面积达到700多万平方公里,比之当时的亚洲霸主大清帝国也毫不逊色。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这么两个庞然大物互相打架,那肯定是国战啊。开篇不到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到巅峰时期已达700多万平方公里,准噶尔汗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准噶尔最初是一个部落,但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承。

元明时期称卫拉特或瓦剌,明朝称瓦剌,清朝称为厄鲁特。在铁木真在草原开始他的传奇之后,卫拉特部很识时务地归附了黄金家族,并且也一直忠于黄金家族,跟随着蒙古大军南征北战。直到明朝崛起,北元远遁,在明朝接连不断的北伐中备受打击,实力大损。元帝国一败再败,就连传国玉玺也被缴获,北元末帝坤帖木儿汗父子仅以身免,不久即被鞑靼贵族鬼力赤杀死,鬼力赤去故元号,自立为汗,称回鞑靼,北元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从此再也不复存在。

北元灭亡后,卫拉特部也摆脱了鞑靼的统治,为了争夺霸权,与鞑靼互相攻杀,实力此消彼长,到了1433年,瓦剌部首领脱欢攻杀鞑靼首领阿鲁台,立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脱脱不花为大汗,自任太师,重新统一了蒙古高原,脱欢死后,其子也先继承太师之位,收服兀良哈三卫,扫荡建州女真,拉拢西北诸卫,到了1448年,瓦剌实际统治下的蒙古汗国已经控制了东起女真,西达哈密及其以西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北抵叶尼塞河上游,南临长城的广袤地区,控制的地区甚至比明朝还要大,史称"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

之后也先野心膨胀,对黄金家族的直系血脉进行大清洗,并自立为大汗,成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位非黄金家族的可汗。之后也先变得昏庸无道,被部下所杀,瓦剌势力变弱。直到明朝末年,当时清朝还是东北一方政权,皇太极还没有入关,他打败了黄金家族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夺得了蒙古帝国世传玉玺,所以全蒙古尊奉大清皇帝为蒙古大汗,为此皇太极给自己起了天聪汗。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国战用  国战  开打  实时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