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顺治帝只是坐享其成,其实顺治帝亲政以后十年时间,还是做了不少实事,诸如重用汉官,缓解了内部矛盾,并且限制诸王贝勒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使抗清斗争进行高潮以后,顺治帝一改多尔衮时代的作风,开始“以汉制汉”,以洪承畴为五省经略,可谓是稳住了局面,使南明永历政权并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反而是越来越不济,最后败走缅甸。

整体来说虽然顺治帝的世祖庙号有水分,但并非是无能之辈,在守成方面还是不错的,所以排名第四。乾隆帝则是可以排名第五,这位皇帝可谓是毁誉参半,身为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最长的皇帝,在今天被很多人诟病,评价并不是很正面,因为面对官僚机构的僵化还有社会矛盾的层层滋生,乾隆帝并没有像其父雍正帝那般进行大刀阔斧改革,而是沉迷于“盛世”之中,并且以奢侈作风无形中恶化当时局面,使清朝在他在位末期迅速开始走下坡路,一手酿成了嘉庆帝初期的白莲教起义。

但另一方面,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疆域达到巅峰,在开疆拓土方面的成果很不错,诸如抓住时机,趁着与清朝纠缠了差不多百年之久的准噶尔内乱之际,派兵将其剿灭,将西域故地重新纳入中国疆域。因此不能以非黑即白的视角,全盘否定或者肯定乾隆帝,就整体功过来说,乾隆帝虽然有过,但是功绩也不小,算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嘉庆帝可以排名第六,身为一代仁君,这位皇帝的一生可以说是很平庸,只能说守成勉强合格。

当然他还是有着开明一面,一改之前文网过密作风,废除文字狱,一定程度上也是缓和了社会矛盾。第三个档次则是守成不行,文治武功皆不行的低水平皇帝,分别是咸丰帝、道光帝、同治帝、光绪帝、清末帝溥仪。咸丰帝可以排名第七,虽然这位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四无皇帝”,但在宋安之个人看来,他是第三档次中最优秀的皇帝了。因为这位皇帝虽然个人能力不强,也无治国理政的高水平,但是务实精神还不错,还是善于变通的,诸如在太平天国运动如荼如火之际,咸丰帝面对当时八旗和绿营战力低的情况,并没有死抓权力不放,而是开放地方团练,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以抵御太平天国,而曾国藩就是靠搞地方团练,最终组成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的,可见咸丰帝这招虽然长时间来看不利于中央集权,但最起码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不然不务实,死抓权力不放,等到人家打到帝都兵临城下了,再去后悔再去改变有什么用呢?道光帝可以排名第八,其实也没有什么其他原因,因为比之后面三位皇帝,他最大的优势在于有实权,而后面三位皇帝没有实权,没有完全展现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对清朝的贡献。

光绪帝可以排名第九,这位皇帝虽然是傀儡皇帝,逃不出慈禧太后的手掌心,但还是很开明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并且变法内容多是不切实际的,但证明光绪帝并非封建顽固和坐以待毙之人,面对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大清,他是有心改变的,并且甘愿放弃权力的。同治帝排名第十,虽然这位皇帝在位期间,清朝展开洋务运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并且与英法列强讲和,甚至被有些人称之为“同治中兴”,但并非同治帝功劳,因为他也是傀儡皇帝,并无实权,而且明显没有像光绪帝那般开明。

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该怎么排名?

明朝有16个皇帝,在《明史》当中,至少有10个以上是昏君,真不知道张廷玉这位大兄弟怎么下得去笔的!难道明朝真的就没几个明君吗?其实按照综合实力和贡献,做一个排名的话,还是能挑出不少明君的。尤其是一个王朝的前中期,明君自然是不会少的。我认为明朝的16位皇帝,大致上可以分成这么四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综合实力和贡献很强!第二个梯队,综合实力弱,但贡献不小。

第三个梯队,综合实力弱,贡献也一般。第三个梯队,赤裸裸的昏君。第一个梯队,主要有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4位。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这就不要提了,大明朝太祖皇帝,开国之君。没有朱元璋,就没有后面这帮嘚瑟的老朱家子孙。可以说朱元璋花了10年功夫,仅仅在40岁就完成了天下大一统,就算是放在整个历史上,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要知道,朱元璋是正儿八经的乞丐出身,还出家做过和尚。这身份能逆袭,你觉得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朱元璋在大明朝建国以后,治国方面也很有成效。他主政期间,对贪官严惩不贷,但是对老百姓很不错。为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做了不少的贡献,因此开创了洪武之治。2、明成祖(明太宗)朱棣。虽然我不想承认这哥们是个明君,但是不得不承认。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部落  排名  贡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