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封建社会,中国龙的形象更是千姿百态,品种众多。如: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3.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经常有人说龙凤呈祥,龙是真的有吗?凤凰也是真的有吗?

龙是传说中天上行云布雨的神兽,住在海洋深处。实属天宫的下属,号称龙宫。传说中分别有东海,西海,南海及北海。据说能呼风唤雨。当天上乌云密布时,偶尔在云边骤下的象龙尾形状,人们号称龙戏水。地面上就是狂风暴雨,人们呼之龙卷风。不过在我国的历史记载就把龙的形象刻化一神乎其神,因而对与人类尊崇它。一直流传至今。

但真正的龙,谁也没有见过。 凤也是人们塑造出一种神鸟,类似鸡,一身彩衣,长着美丽而长凰的尾巴,这种鸟分别为雌雄两种,雌鸟呼作凤,而雄的则称做凰,是人们来喻吉祥的象佂,故作凤求凰。但这种鸟常栖息在梧桐树上。是百鸟之王。它不落在无宝之地。所落之地,不是出宝就是出贵人。封神榜上不就凤呜岐山吗,结果武王伐纣安天下,得吉祥之兆。

后来人们常以凤凰代替吉祥如凤凰绣牡丹,丹凤朝阳等来形容完美! 下面我在说说龙凰呈祥。龙是神兽,无惧无束,能施甘霖,受人尊崇,有这样好的形象,所以古代皇帝就把自己称着真龙。金殿雕龙,身上穿龙,自己的各方面都呼龙。比如龙位,龙墩,龙架,龙子,龙袍,龙輦等等。而且皇帝的正宫即呼另一种神鸟。故呼着凤,是皇家的专属称呼,凤架,凤輦,凤冠等。

而且当自己或太子成婚之时,就把这两种神属融洽到一起,男谓龙,女称凤,故而称着龙凤呈祥!呈祥就是呈现出吉祥之意。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百姓家遇到儿女婚事,由于天子也不追责此事,就广为流传人间,也有好多人为人家儿女花烛之时贺喜,也大多以龙凤呈祥为吉祥进行恭贺新禧。故而男女结婚之时就称龙凤呈祥,广传民间了!对于龙与凤只是一种传说或塑造。

传说中的蛟龙和龙到底是什么关系?和龙相比有什么不同?

蛟和龙是两种非常相似的生物,经常被连称为“蛟龙”,关于它们的具体区别,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蛟和龙的区别在鳞片上,《广雅》曰:“有鳞曰蛟龙。”然而,晋代王嘉《拾遗记》卷六却记载:“元凤二年,昭帝泛灵溢之舟于琳池之上,钓一白蛟,长三丈,若大蛇,无鳞甲。命太官为鲜。肉紫骨青,味甚香美。

”特征恰好和《广雅》的记载相反。第二种观点认为:蛟和龙的区别在角的数量上,一般认为龙头上长有两支角,而蛟没有角。钱杲在注《离骚》时说:“蛟亦龙属,无角。”第三种观点认为:蛟和龙的区别在体型的大小上,王逸注《离骚》时说:“小曰蛟,大曰龙”。然而王逸却没有给出一个大小的标准,究竟有多小才算蛟,有多大才算龙。

而且郭璞注《山海经》时说:“(蛟)似蛇而四脚,小头细颈,颈有白瘦。大者数十围,卵如一二石瓮,能吞人。”可见蛟的体型也可以非常大。《说文》十一又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然龙能变化大小,那么我们就更无从判断起了。上述三种观点都是从形态上去区分的,第四种观点则是从年纪上去区分的。

《述异记》卷上云:“水虺(即水蛇),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化为角龙,千年为应龙。”除了蛟以外,龙还有好几种近亲。第一种是螭龙,《说文》曰:“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无角这个特征又与蛟的特征重叠了。而文颖和张揖在注《汉书·司马相如传》时分别说“螭,为龙子”“赤螭,雌龙也”。

此外,在《左传》中有“投诸四裔,以御螭魅”和“螭魅魍魉,莫能逢之”,在这里螭指的不是龙,而是山精。第二种是虬龙,王逸注《离骚》时说:“有角曰龙,无角曰虬。”但亦有别的说法称虬是幼龙。第三种是应龙,是黄帝大战蚩尤时请来助阵的神灵之一,《山海经》有“蚩尤作兵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之语。

从《山海经》的记载来看,应龙很像一个单独的神灵,名字里面虽然带了“龙”字,也未必就属于龙类。但是后世的文献皆把应龙当成龙的一个种类。《广雅》记载:“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前文也引《述异记》讲到“千年为应龙”。由此可见,虽然古人对龙的分类很丰富,但是除了应龙以外,各种龙的分别非常模糊,最主要集中在有没有角这一点。

皇帝自称龙的化身又称天子,那他天父玉皇大帝岂不也是龙?

此问题我个人以为得从社会进程中寻找答案。中国远古社会是信奉天的,认为天为宇宙万物的主宰,又分为天、地、人三界,这三界都由天统管,在人界则由天的委托者替天管理人,而这被委托者即为天子。天子是其职务,而其职称则有一个较长演变过程,各时期的称谓各不相同。最早可追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先称皇后称帝;夏商周称为王,春秋时期南方诸候国不服周天子管理天下,率先称王,战国时王之称谓已泛滥,故在秦统一六国后诞生皇帝的称谓,(缘于三皇五帝,寓意功盖三皇德过五帝)皇帝称真龙天子,应自有汉以来的事,刘邦自诩为赤龙之子,实为其坐天子位找法理依据;玉皇大帝和盘古开天地更是东晋以后产生的神话传说,如记得不错话,应是道家葛洪所撰。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真龙龙  礼盒  天下  基础  研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