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从来都不是诸葛亮培养的接班人。诸葛亮死的这一年,姜维32岁,职位征西将军,算是军中少壮派,中级军官,还没有进入诸葛亮的权力核心,何况,姜维是从曹魏投降来的,尽管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但这种重用是有限的,因为姜维的出身就决定了他进不了诸葛亮班底荆州集团的重点培养对象。诸葛亮选择的接班人,是蒋琬。诸葛亮临终前,身份最高的官员,军中是魏延,朝中则是吴壹。

魏延时任蜀军前锋、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候,智勇气兼备,功绩显赫。按道理说,魏延算是当时蜀汉军中最优秀的也是职位最高的人,论资排辈这个接班人似乎应该落在他身上,但遗憾的是,诸葛亮连正眼都没瞧他一眼。网上很多人都说诸葛亮不用魏延,简直就是眼睛瞎了,比如他的子午谷奇谋。无口否认,魏延确实有将略,但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帅才。

他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大局观比较差。或许他打仗是一把好手,但问题是,蜀汉的经济状况,国家实力并不允许他释放自己的将略啊。《三国演义》往往给我们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蜀汉跟曹魏国力相当,动辄就是80几万大军,想打就打,打不过是武将不行,谋略不行,而不是本身的国力不行。但历史现实是,蜀汉的综合实力比曹魏可差得太远了,人家曹魏应对诸葛亮北伐,每次都能调集几十万的军队,然而诸葛亮8万军队北伐,每次都打到一半就断粮了......蜀汉这种实力,能够允许魏延这种大局观差的同志上位么?更重要的是,魏延这个人不善于团结同志啊,你看看他那个人缘差的,后来跟杨仪对着干,向成都进军,最后被打成反革命,没有一个人帮他解释一句。

这样的人成为领导,能够服众么?一个人再有才华,但没有成为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是没有用的,诸葛亮的接班人,不单单只是军队的总指挥,还担负着一定程度上的行政事务,打仗北伐要考虑,国内实际情况也要考虑,政治斗争,派系平衡这些都要考虑,然而,就魏延的执政头脑,是个有远见的领导都不会选他做接班人。何况,魏延从头到尾都不是诸葛亮的人啊。

提拔魏延镇守汉中的,是刘备。在刘备永安托孤时,他的安排是魏延镇守汉中,诸葛亮执掌政务,李严掌军守永安,其用意就十分明显了。首先在,这三个人分属不同派系,诸葛亮是荆州派首脑,蜀汉内部威望最高的,李严是益州本土派头头,有才干,但威望不如诸葛亮,身后的益州派生存空间在法正死掉后,也一直被荆州派压榨,至于魏延,不好意思,这个人没有啥子派系,简直就是个孤儿。

从这一点上来看,魏延根本不可能成为蜀汉掌权班子的核心人物,他没有自己的集团势力,而荆州派在诸葛亮执政十几年间,猛烈发展,(这个发展也使得蜀汉极度缺乏人才。)诸葛亮其实一开始着手培养的接班人,是马谡,可惜马谡十分遗憾,把诸葛亮给坑了,而到了诸葛亮快要挂的时候,他的班底里,大概能够成为派系领袖的人物,只剩下仨,一个杨仪,一个蒋琬,一个费祎。

杨仪这个人性格狭隘,不能容人,也不是诸葛亮的考虑对象,所以他成为了诸葛亮打击魏延利用的对象,可惜杨仪自以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却最终混成了边缘人物。剩下的两个人,实际上都是诸葛亮选中的接班人,只是蒋琬是第一顺位,费祎排在后面,而后来的历史也是如此发展的,两个人先后执掌蜀汉十余年,等到费祎挂掉之后,才轮到了姜维。

在历史上,姜维明明控制了蜀汉大部分军队,为什么还要害怕区区黄皓?

姜维并没有控制蜀汉大部分军队,虽然姜维在蒋琬、费祎去世后,长期充任大将军职位,但其时蜀汉全国有10万军队,留守成都的大约有3万,汉中2万,各地驻军2万,姜维避祸沓中所率之军不过3万人。而且沓中所屯之田,并没有能够收获多少,每逢作战,还需要成都供应军械粮草,因此,姜维虽然在沓中屯军,但是并不能形成独立的势力。

刘禅是否昏庸且不谈,不过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再也没有一个能够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权臣了。蒋琬、费祎居于中枢,调度全国,是十足的鸽派人物,反对北伐。姜维自认为继承了诸葛丞相的遗志,矢志北伐,因此,蜀汉朝廷将相失和的局面一直存在,费祎一直压制姜维,每次姜维北伐,兵士堪堪不足万人,只能打一些小型的游击战斗。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姜维  横扫千军  精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