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啊,不能原谅没有回应的爱,凭借这个让人神魂颠倒的男人牢牢抓住了我。如你所见,这份爱依然没有把我抛弃。是爱啊,让我们步入了同一种死亡。她的婚姻是一场政治,目的是为了结束双方家族之间的冲突。最不幸的是,在嫁给乔万尼之后,弗兰齐斯嘉爱上了他的弟弟保禄,俩人维持了大约十年的暧昧关系,直到有一天,乔万尼突然闯进了弗兰齐斯嘉的卧室,将她和保禄一起杀死。

但丁听了她的哭诉,低头不语。导师维吉尔问他在想什么,他叹息了一声:唉!多么缠绵的情思,多么炽烈的欲火,这使他们犯下惨痛的罪过!他黯然神伤,想起自己对贝雅特丽齐的爱 ,他伤心地哭了起来。然而请告诉我,在那些深情叹息之间,爱情,于何种情况或以何种方式,让你们不得不承认,你们应该明白自己的暧昧欲望呢?弗兰齐斯嘉回答:有一天,我们为消遣,一起读着郎赛罗的恋爱故事,只有我们两个人在那里,全无一点害怕。

有好几次这本书使我们抬头相望,视线交错,并且使我们面色忽变,最后那一刻,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当我们读到那微笑的嘴唇怎样被她的情人所吻的时候,他颤动着吻了我的嘴唇。我们的加勒奥托(媒人)就是那本书和写书的人。那一天,我们的阅读最终没能继续下去。“当这一个灵魂说这番话时,那一个(保禄)一直在苦苦啼哭;使得我激于怜悯之情仿佛要死似的昏了过去。

我像死尸一般倒下了。诗人目睹这对为爱情而死的亡魂。听了他们的爱情悲剧“要死似的昏了过去。我像死尸一般倒下了。”这充分表现出,诗人并不把现实中追求爱的幸福看成罪恶,相反,却同情和肯定了真诚的爱情。但丁把生前放纵情欲的灵魂放在地狱中让他们遭受惩罚,显示了但丁作为一个中世纪诗人的历史局限。但是,却把他们的爱情故事描写得凄婉动人。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大胆地追求爱情,在冥冥阴界,他们的灵魂在凄风冷雨中飘来荡去,永不分离。这就说明但丁已经具有了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对情欲肯定的思想萌芽。但丁改变了中世纪基督教认为情欲是最大罪过的观点。但丁认为“情欲”是罪过,反对放任无度的纵欲。但又不是大罪。因此他才将这类犯罪的灵魂放在地狱最上面的一层,惩罚也并不像其他层那样严酷。

但丁认为爱情是人的本能情怀,对人的自然爱欲做了肯定,在《神曲》中他把爱情看成一种自然的不可遏止的感情。《天堂篇》“天上的爱情”“典雅的爱情”《神曲》里但丁把暗恋的情人贝雅特丽齐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神,以此来寄托他的情感。她的灵魂带但丁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天堂篇》这样写:贝雅特丽齐用她充满神圣之爱的目光望着我,我不能自持了,我低着头,若有所失。

我满肚子的疑问,在心里说:“对她说吧,对她说吧,问那美丽的圣女,她用甜美的露珠来消你的口渴呢。”但是那种尊敬占据着我的全身,只要听见一个“贝”字,或一个“特”字,就足以叫我把头低下,像一个要睡着的人。我回转头望着我的安慰者,当上帝的光辉直射于贝雅特丽齐,再从她美丽的脸上反射到我的眼里,我是心满意足的,再没有其他一切的欲望了。

我的眼睛已经转向我的美丽的圣女脸上,我的精神也随着贯注在那里,和其他事物脱离了关系。她没有微笑,她对我说:“如果我现在要微笑,恐怕你已经不能承受了。因为我的美丽随着上升而增加它的光辉,这是你早已看见的。如果我不加以约束,任它发扬,恐怕你的肉眼要受损害,像树叶被雷电焚毁了一样。读来让人见识了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情,爱自下而上,以仰望和膜拜的姿态,从一个卑微的躯体里充盈开来,直抵某种原初的光芒。

征服欲、占有欲、嫉妒、自私这些与人间的爱情混为一体的情感全不属于跟随 贝雅特丽齐的但丁。 在但丁那里,爱是洗涤眼睛的光芒,一种能将他从罪孽中超拔而出的圣洁而全能的光芒。对贝雅特丽齐的爱使但丁的灵魂圣洁高贵而辽阔。他说:“我心里再也没有什么怨愤。反之却燃起慈悲的烈焰,使我愿意宽恕那些同我作对的人。如果那时有人问我 为何能有这样的胸怀?我的回答只能是一个词:爱情。

回答时脸上带着谦卑的神情。”但丁把贝雅特丽齐看作主宰自己的神。而贝雅特丽齐其实也是一个普通女孩。平凡的贝雅特丽齐但丁看不见。但丁看见的她毫无瑕疵、光辉灿烂。但丁灵魂中爱的女神借贝雅特丽齐显现于世。在但丁眼里贝雅特丽齐是给人带来圣洁与幸福的女神 。他是一个逃亡者、 一个诗人 ,贝雅特丽齐的一个信徒。只有在贝雅特丽齐那里他才能得到拯救,才能真正的超越自己走出地狱。

天堂既是但丁爱情探索过程中美的表征,又是但丁爱情最终回归的美的家园。但丁的爱情观归纳为:圣洁中的纯粹美;想象中的幻梦美;压抑中的忧情美;结语:《神曲》表现两种爱情:与贝雅特丽奇的“天上的爱情”“典雅的爱情”作对比的是弗兰齐斯嘉所代表的“地上的爱情”,或许说“ 肉 欲 之 爱 ”。《地狱篇》第五歌但丁既宣扬了禁欲主义,又歌颂了肉欲的世俗爱情。

他肯定俗世爱情的价值,但是又认为爱要适度。《天堂篇》但丁拥有人类最唯美的爱情——柏拉图式爱情,圣洁而高贵,无私完美。无关现实 ,全在理想中发生。对肉欲之爱的否定与同情。对于典雅爱情珍藏在心里的敬畏感。都表现但丁博爱、仁慈、崇高、美好的人文主义爱情观的情怀。但丁对贝雅特丽奇的爱情感动过千千万万读者,随着时光的流逝,但丁的爱情故事也渐渐变成了一个神话。

如何评价但丁的《神曲·地狱篇》?

《神曲》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盖利创作的长诗。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品通过与地狱、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隐含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神曲·地狱篇》是《神曲》整个故事的开端部分。内容上,讲述了但丁在黑林里迷路,危急时获维吉尔之助,跟随他穿过地狱和炼狱的过程。

就《地狱篇》的艺术性而言,但丁在情节的展开方式上,是可以理解为遵循着荷马史诗的传统。与此同时,其毫不回避人的认知冲动、道德冲动,这两个冲突而又并存的“人性”被融入进了同样极具冲突且复杂的评价体系中。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希腊精神亦可称之为古典传统和希伯来精神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存,化作故事中的情节,行云流水、举重若轻、情感饱满、处处矛盾又处处平衡。

结构上,这部作品松散、割裂,但纵向意念上,故事千丝万缕的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整体。就历史意义方面而言,我不认为有必要把《地狱篇》和《神曲》其他两部分割裂开来,也无法打散剖析。事实上,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在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的同时,又执着地追求着真理,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1000天阅读打卡挑战第五十天约翰克利斯朵夫卷一·黎明第二部天已大明,曙色仓皇飞遁,远听宛似海涛奔腾……《神曲·炼狱》第一卷481-490481有些人在意精神的平衡任何灾难都无法打破482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富于情感也不会被愁闷、悲伤长久的影响483爱发脾气是血气躁动和胆小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更需要规矩和名声来维护那些空架子484有思想。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迷宫  炼狱  神曲  打法  心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