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眼认为最后一种可能最大,刘备投靠公孙瓒发现了赵云,把赵云忽悠走了;投奔刘表发现了魏延,也就把魏延再忽悠走。难道作为开国皇帝,就一定要杀功臣吗?完全没有道理,怎么都站不住脚,势必为后人所鄙视、唾骂。可问题在于苏军的炮兵师怎么可能穿越烈焰和钢铁组成的战场来到这里?伤亡惨重的现状让他来不及多想,只能下令撤出奥尔金镇。

历史上有哪些真正开战后才掏出来的高科技?

历史上有哪些真正开战后才掏出来的高科技

斯大林的管风琴1941年7月14日,苏联红军上尉伊万·弗洛罗夫站在奥尔沙镇5公里外的山头上冷笑,德国人凌厉的进攻确实把我们打的有点蒙,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稳稳的占领苏联的国土。今天弗洛罗夫准备送给德军一份礼物,相信他们会终生难忘。奥尔沙镇位于聂伯河与阿里斯亚卡河汇流处,距离莫斯科约400公里,是南北铁路的重要交汇点。

德国在突袭苏联的时候优先占领了这里,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物资转运基地。众所周知,德军的闪电战术需要充沛的物资才能使用,所以这里成了重点防守的区域,国防军第十七装甲师就在此处驻扎。德军明白这里重要,苏军自然也知道,即使在被“巴巴罗萨”打的节节败退,他们也一直尝试摧毁奥尔沙的车站。可惜在兵败如水的大前提下,苏军组织的数次突袭都被击溃,反而离奥尔沙越来越远。

最后内务委员会终于决定使用杀手锏,他们把弗洛罗夫派了出来。弗洛罗夫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小镇内车站的情况后,对着身后的士兵下达命令——发射吧!不足5分钟的时间里,火箭弹如雨点般倾泻进车站,连续的爆炸形成一种诡异的回声,配合着火箭弹在空中的呼啸,优美如俄罗斯民谣。车站里的第十七装甲师完全被砸蒙掉,指挥官卡尔·韦伯觉得四处都是爆炸声,如此凶残的火力恐怕得一个炮兵师才能拥有。

可问题在于苏军的炮兵师怎么可能穿越烈焰和钢铁组成的战场来到这里?伤亡惨重的现状让他来不及多想,只能下令撤出奥尔金镇。可惜这倒霉孩子本人还没来得及走出指挥部,三枚火箭弹就直接砸了进来,韦伯本人被炸成重伤,参谋什么的死了一堆。至于车站里的物资,基本全被炸上了天,连编组铁轨都被炸成了麻花。其实弗洛罗夫根本没有一个炮兵师,他带出来的是7辆BM-13型多管火箭炮。

这玩意由24根132毫米口径的炮管组成,装填一次需要4-8分钟,却能在10秒之内将火箭弹全部倾泻出去。非常符合毛熊爆炸再爆炸的武器思路,虽然精度一般,但这对毛熊不是问题,加大使用量覆盖就好。因为其空中连绵不绝的呼啸声,苏联红军以歌曲《喀秋莎》命名,德国人也认为这玩意有音乐成分,称之为“斯大林的管风琴”,从此在二战中广为应用,甚至德国人也制造过类似的武器。

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反而传位给弟弟孙权?

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反而传位给弟弟孙权

孙坚战死时,孙策十六岁。这个年纪虽然不大,但搁在古代,也是可以主事的年纪了。而且在当时,孙坚的部曲基本保存完好,诸如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文臣武将,仍对孙家不离不弃,并没有因为孙坚去世,就抛弃孙策、孙权等兄弟。可以说,孙坚当时完全可以把部队的指挥棒直接交给孙策手上。然而,孙坚临死前并没有这么做。他把指挥权交给了侄子孙贲。

为什么孙坚要这么安排?原因很简单。虽然孙策能力很强,也得孙坚旧部人心。但他擅长攻坚,不擅长守业,缺乏人生挫折,容易阴沟里翻船。把话说的直白一点,孙策是个欠缺社会毒打的希望之星。孙家本钱小,没地盘,人又少。连赢十把都不见得能富。但只要输一把,就可能是满盘皆输的结果。相比于孙策,孙贲是苦出身,自幼丧父,童年丧母。

他自己还是个孩子时,就出社会独自闯荡,独立养育亲弟弟孙辅。像他这样的人,知深浅,懂进退,适合在逆境中求生存。尽管孙贲才华有限,在他带领下,孙氏不会大富大贵。但孙贲也不大可能把老本输光。事实证明,孙坚没有看错人。虽然孙贲没有把队伍做大做强,但他也没有把队伍带散。孙策守孝结束,更成熟,决定出山打天下时,孙坚的部曲,孙贲几乎是完好无损的交还给孙策手上的。

一支队伍,长达数月缺乏主心骨,还能基本保住本钱,这在汉末三国那个乱世时代,很难能可贵了。时间来到公元200年。这一年,孙策因伤而死。他临死前,情况比起孙坚死时,还要略微严重。一方面,孙策虽留有一个儿子叫孙绍。但年龄不大。(孙绍的生卒年不详,但是根据孙策的年龄进行推断,孙绍当时年龄不大,可能也就六七岁)一个小毛孩子,啥都不懂,显然是无法直接承担继承江山的重大责任。

 1/7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天关  哥们  攻略  土城  文字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