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周世宗留下的最大忠臣,这个人设成为了托孤系统中的一大漏洞,才让老赵后来钻了空。然而,这个命题根本经不起推敲。 熟悉柴荣经历的小伙伴们,但凡看看周世宗当年,如何被他老爹的好哥们、权臣王峻虐来虐去的经历,你就会明白,像周世宗这种雄猜之主,他连姐夫张永德都信不过,会毫无保留地信任这个,一直跟随在自己手下打工的高级马仔? 赵匡胤再忠贞,柴荣也不可能把他当作定海神针,因此,偏信赵匡胤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

那柴荣忙活了半天,到底是哪儿出错了呢?咱们还是先看看柴荣设定的托孤体系,虽然挺科学,但漏洞也是很明显的。一个挺科学、有瑕疵的托孤体系在这个托孤体系当中,其实赵匡胤所处的位置,确实很low。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他甚至还一度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改为归德军节度使,镇守离着京师不远的地方。我们如果仔细研究的话,会发现,对于柴荣设计的这个托孤班子成员,人员配置,其实挺科学、也非常缜密:一、托孤班子外围成员: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 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从后周版图上来看,最要害的地方无外乎就这三个:天雄军驻河北,防范契丹;昭义军驻河东南,防范北汉;淮南节度使扼守淮泗,防范南唐。注释:西面定难节度使那一块基本上靠着世袭,向来朝廷是一面拉一面打。在天下统一前,只要对方不闹腾,就成了,对他们一般要求不能太高。仔细看这三个地方的话,可以看出它们位置对于汴梁来讲,基本是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每个地方距离汴梁都差不多。

学过几何的同学们都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最高,而当时这三方军队大佬互相制衡,兵力上也恰恰达到了平稳的目的。而且这三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忠义。您千万不要以为柴荣身死前,赶走李重进是为了怕他夺权,恰恰相反,把李重进赶到淮南这个地方,才是真的说明,柴荣把他这个表兄弟,看做了自己人。如果真是害怕李重进夺权,找个小地方安置,或者像张永德一样放在京师,不给兵权养着,养废了就行。

敢将淮南这么要害的地方交给李重进,那就是想要让他这个表兄弟,日后万一朝廷里有奸臣,能够有清君侧的实力。我们首先看看符彦卿:这位本性忠义,当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因兵变被围击,旁边护卫都跑路了,唯独这位,跟在后唐庄宗身边,不离不弃,最终后唐庄宗挂了,才在皇帝身上痛哭一番之后,忍痛离去。庄宗左右皆引去,惟彦卿力战,射杀十数人,俄矢集乘舆,遂恸哭而去。

符彦卿作为后唐王朝超级大牛将领——符存审的儿子,在沙陀系里根深蒂固,不仅在晋出帝时期深得重用,跟辽军血战多年,在后汉时期更成为了国之柱石,到了后周时期,进封卫王、魏王。可以说,河北之地,抵抗北面契丹的主要力量,就是由符彦卿掌控的,他的军事实力,在后周之内,首屈一指。因此柴荣必然会将其牢牢跟自己绑在一起,第一个皇后娶符彦卿的女儿,皇后去世后,第二个还娶她女儿,老婆可以换,但岳父一定不能变。

绑定符彦卿确实是个很牢靠的办法,但凡谁要是觊觎皇位,符彦卿作为皇亲国戚,那可是休息与共的,动小皇帝,就等于动符彦卿的利益。但这里面却有一个小漏洞,那就是符彦卿的女儿挺多,赵光义也娶了一个,即懿德皇后,这就使得符彦卿这个老丈人,在面对赵匡胤上位之时,反应温和很多,手心手背都是女婿,不好办呀。在柴荣设计托孤体系当中,最初看来,符彦卿这个漏洞微乎其微,但到了关键时刻,却成了一个影响局面的重要因素。

符彦卿这个托孤角色,合理但有瑕疵。接下来,咱们再看看昭义的李筠。这位也是后唐时期崛起的将领,当初投奔后汉太祖刘知远的时候,跟郭威在一个锅里搅勺子,关系匪浅。后来郭威造反,先锋就是这位哥,而柴荣对这位前辈也一直是亲之信之,一直将其依为抗击北汉的国之柱石。从后来赵匡胤想招揽李筠,最终李筠拒绝荣华,最终选择造反抵抗来看,这位对后周的感情,确实是很深厚的。

拚将一死效孤忠,臣力穷时恨不穷。厝火积薪甘烬骨,满城烟雾可怜红。宁愿兵败自焚,也不降你赵宋,柴荣布置的这一步,确实没看错人。咱们再看看李重进。很多人都觉得李重进是柴荣的威胁,对柴荣后继之人威胁最大,其实自从郭威病重之时,定下君臣之份,你看看人家李重进,表现如何,比谁都低调。重进年长于世宗,及太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战神  新手入门  FAQ  注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