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我国的女真族曾经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也就是金国,等到金国被灭后,经过元明两朝的统治,明末的女真虽然还叫女真,但是有可能不再是金国时女真的血统,甚至有说法是,女真南下后,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占据了原来女真生活的地方,到明朝时期被称为女真。等到努尔哈赤率领女真人建立了政权时,称后金,承接自金国,实则是为了给自己的政权“贴金”。

不要说后金统治者爱新觉罗与金国的统治者完颜氏没有血缘关系,就是女真族的构成上,也很不一样。游牧民族之所以强大,不在于血统高贵,也不完全是游牧多骑兵可以碾压农耕政权的步兵,很大因素在于,游牧政权能够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游牧大联盟,不管是匈奴,还是鲜卑,亦或是蒙古和女真,都是表面上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实质上是由多个民族部落共同组成的。

高句丽虽然是一个农耕政权,但是却由于身处游牧民族包围当中,深受游牧文化影响,在民族构成上,不断扩充,从三国时期,逐渐发展,到公元六世纪的时候,兼并了诸多民族部落而形成在东北地区极为特殊的政权。当然高句丽能够发展起来,实际上也是借了游牧民族南下的光,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化的民族大体上维持了北朝的统治,并且将视线放到了对南朝作战时期。

而高句丽正是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起来的,等到隋朝彻底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后,与日益强大的高句丽没有了缓冲地带,自然要爆发冲突。隋炀帝和唐太宗都要全力攻打高句丽,按照唐太宗所说“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从开疆拓土的角度来说,还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在吸收了北朝的军事力量后,隋唐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是达到了历代中央王朝之最,可以说,完全不虚高句丽。

实际上,在隋唐逐渐崛起的时候,高句丽由于内乱却走向衰落,当时在朝鲜半岛的百济和新罗联手对抗高句丽政权,严重拖垮了高句丽国力。只不过隋炀帝好大喜功,在攻打高句丽的过程中,由于操之过急,结果在辽河流域被高句丽打败,后来由于隋朝内部叛乱,加上隋炀帝一直以来的苛政政策,导致隋朝最终崩盘。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自然也意识到高句丽对唐政权北方的威胁,因此也展开对高句丽的进攻。

当然,唐太宗吸取了隋炀帝的失败教训,采取以优势兵力骚扰作战,打击高句丽的经济基础,在高句丽腹地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最终使得高句丽军事实力下降,到唐高宗李治时,联合新罗最终击败高句丽。讲述隋唐与高句丽政权战争的必然性,其实没有多大意思,在中国这块土地的历史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战争,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是好大喜功之人,在军事强盛时期必然对外扩张。

本文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分清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由于高句丽是唐朝与新罗联合所灭,使得新罗能够在朝鲜半岛站稳脚跟,此后,新罗将唐朝在朝鲜半岛的实力驱逐,唐朝当时陷入对吐蕃的战争,不得不默认了新罗在朝鲜地区的霸主地位。新罗政权也成为朝鲜半岛上首次统一的政权,在新罗统治的一百年后,爆发大规模起义,在这些起义中,弓裔和甄萱两个军阀脱颖而出,分别打出了高句丽和百济的旗号(史称后高句丽和后百济),并且与原来的新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为什么辽国一味地进攻大宋,就是不去灭掉东边的高丽?

谁说辽国没打高丽?公元1010年11月10日,辽军步骑混杂总计四十万大军跨过了鸭绿江,高丽方面负责迎敌的统帅是康肇。面对辽军如此规模的军力他的选择竟然是与之正面交锋,结果是毫无悬念的,高丽军队被辽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康肇只得率领残部仓惶退保铜州。不久,辽军进抵铜州,而高丽此时已经在此地集结了三十万大军严阵以待。

康肇的军队以剑车列阵等待着承受辽军铁骑的冲击,面对高丽人的“剑车阵”,辽军连续进攻数次竟然都被康肇给击退了。几天之后,辽军先锋大将耶律敏诺率领辽军精锐皮室军一举攻破康肇身后的三水砦。辽军铁骑冲入了他的营帐并将其生擒。高丽军队就此大败,此战高丽军队被辽军斩首三万余级,堆积如山的兵器粮草尽为辽军所得。随后,高丽国王王询使上表向辽国请降。

但由于信息传递延误,有一千多辽兵在接受降的路上被伏杀,辽军随后攻入高丽国都开京,并放火屠城,烧毁皇宫,国都一片废墟。此后几年的几次冲突,辽军均失败。公元1018年的龟州之战辽军大败,天云军和皮室军这两支在整个辽国堪称精锐中的精锐更是在此战中死伤殆尽。由此引起的后果就是辽国辽东等北部地区掌控力削弱,女真部落的崛起就是此时趁机崛起的。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高丽  杨广为  隋炀帝  要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