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隋唐三次攻打高丽均以失败告终,为何日本能成功占领朝鲜?

辽东半岛是朝鲜半岛点石成金的关键。历史上,就只有高句丽一个国家趁着中原王朝混战的空档占据了辽东半岛,实力发展到东亚小霸的程度。在高句丽之后,中原王朝始终把辽东半岛控制在手中,朝鲜半岛就没有了经济发展腹地和战略跳板,单凭朝鲜半岛的土地物产和人力,已经封印了发展的可能。中原王朝对朝鲜半岛也缺少经略的意愿,满足于其称臣纳贡。

中国文明是一个政治文明异常早熟的文明,很早的时候就确定了大一统的政治制度,主张“日月江河所照,皆为汉土”。中国的勇士一手持剑,一手读书,将东亚这块大陆堪做耕地的疆域,都划在了自家的院墙(长城)之内。从此,文明与野蛮有了区隔。然而,农家也有一句古谚,“富不过三代”。时光荏苒,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并不能保证代有明君贤臣,反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积累起越来越多的矛盾。

这些矛盾最终造成了汉家天下的崩坏,以及中原王朝势力的衰弱。随着中原王朝转入战略防御,对边疆的控制力度大不如前,原本属于中原王朝势力范围的边疆地区的离心力量就越来越大了。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司马懿征辽东时,为了将公孙氏在辽东经营数十年的军事集团连根拔起,以靖地方,竟然屠尽了公孙氏兵丁,前后达7000多人。

为了防止他们死灰复燃,还把汉朝以来400多年经营的辽东4万多户汉族民众尽数内迁,只在辽东地区保留了几个军事殖民据点。这样一来,辽东地区确实没有骚扰曹魏腹背的汉族军事武装了,可是中原王朝从此也失去了弹压东北少数民族的兵源。这样就给了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生存发展壮大的机会,创建高句丽国家的扶余人就开始逐步蚕食朝鲜半岛和东北地区。

这段时间,恰好是中原王朝陷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乱世,中原王朝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兼顾东北,朝鲜地区就更是形同化外之地。高句丽在这段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获得了大发展,国家鼎盛时,疆域已经囊括了东北右北平以北、以东地区,朝鲜半岛也几乎全数被其收入囊中。由于高句丽是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所以战争潜力和持久力远不是一般游牧民族能够相比的。

他们也有相当的战略远见,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终极敌人就是中原王朝。一旦中原王朝政治上完成统一,高句丽就要面临要么被消灭,要么臣服的命运。所以,在中原王朝统一的过程中,高句丽也有意地 干涉了中原王朝的统一进程,甚至高句丽收留了北周的残余势力,还趁势撺掇过一个周边国家的反隋大联盟,连隋朝西边的吐谷浑都派过去了使者,这也是隋朝与高句丽结了梁子的根源。

隋文帝时就曾经想过远征高句丽,军队都已经开始集结,只是因为南陈未平,内部也不稳,这时高句丽又很识相地派使者来洽降,隋文帝就坡下驴,就按下了征伐之心。可是高句丽早已经不是一般的藩属国,在东北地区已经是一个霸主的存在,也学着中原王朝朝贡制度,对周边部族和国家搞了一个小朝贡体系。高句丽此举已经证明其有取代中原王朝核心地位的野心,对于中原王朝的政治伦理来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高句丽必须要消灭。

中原王朝为了打垮高句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比起攻灭东突厥、西突厥来,还要费事的多,前后三代人,近百年的时间,才把这个立国700多年的地区势力连根拔起。唐、契丹、金、元、明、清等王朝,都牢牢地把辽东半岛控制在手里。后来日本所攻打的朝鲜,已经是被中原王朝削去了精华的朝鲜,是中原王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跟当初的高句丽的国家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元朝奇皇后本是高丽人,她让皇帝妥欢帖睦尔攻打故国高丽了吗?为什么?

因为奇氏是一个贪图权利、欲壑难填的女人,她不止是想对高丽国国王之位取而代之,还想逼丈夫顺帝禅让皇位给她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高丽贡女奇氏奇氏能够进入元宫,是以高丽贡女的身份,初入宫就是做一个小宫女,顺帝妥欢帖木儿看他肤色很白,就宠幸了她,当时的元国后宫是钦察人答纳失里皇后的天下,当然,整个元国天下都是皇后家族的,没有皇后的父亲燕帖木儿,也没有顺帝父子叔侄的江山社稷,所以,答纳失里在宫里那是横着走的,顺帝也没奈何,被顺帝宠幸了的小小奇氏就遭了秧,被答纳失里狠狠的修理一顿。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高丽  杨广为  隋炀帝  要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