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忠于桃园三结义的义字,在千里走单骑中更有完美体现,在曹操营中关羽对皇嫂倍加恭敬而秋亳无犯,也令曹操十分敬佩。关羽率兵在华容道伏击曹军,曹操上前打招呼,关羽回礼:“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关羽保着两位嫂夫人千里走单骑,到达洛阳关前,被守将韩福阻住,关羽自称“吾汉寿亭侯关某,敢借过路”。

三国时期武将自报家门有什么讲究?关羽是如何介绍自己的?

三国时期武将自报家门有什么讲究关羽是如何介绍自己的

经常读古典战争类演义章回体小说的朋友都会熟悉这样一个情节:两军相遇,战鼓齐鸣,双方弓弩手“射住阵角”,两阵对圆,然后某方阵中会有武艺高强的战将策马来到阵前搦战,另一方也会派出得力的猛将出战迎敌。双方马打对头,首先要进行一个很重要的程序:通名报姓。双方知道了对方的姓名以后才刀枪并举,开始厮杀。我们广大三国迷们不难发现,在《三国演义》的打斗场面中,这样彼此通名报姓的完整程序其实并不多,往往还掺杂着谩骂和侮辱。

比如张飞和吕布打斗之前,就大喝一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被激怒了,也不废话,提戟就刺,双方一场恶战。再如关羽长沙城下与黄忠对阵,关羽问的是:“来将莫非黄忠否?”黄忠则回答:“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气得关羽骂道:“特来取汝首级!”有时候通名报姓还会遭到对方侮辱,比如葭萌关之战,张飞出城来战马超,到了阵前大呼:“认得燕人张翼德么!”张飞这么粗鲁的莽汉,今天居然很讲规矩,也许想搞得仪式感强一点,但却被马超一句话就破坏了心情:“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这可把从来没在嘴巴上吃过亏的张飞气的够呛。

当然,也有些通名报姓则光辉灿烂,千古传诵,效果是杠杠的。比如赵云大战长坂坡,七进七出,在山坡上观战的曹操大惊,让曹洪飞马下山去问询,“军中战将可留姓名!”赵云则应声回答:“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每当读到这个桥段,相信所有的三国迷们都会感觉到这个通名报姓是那么的提气,那么的过瘾,那么的气贯长虹,那声音犹如历史的天空中轰响的雷鸣,穿越古今,在我们耳边炸响。

我们可以发现,大多通名报姓会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名,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张飞喜欢自称“燕人张翼德”,太史慈称自己为“东莱太史慈”,而刘备则自称“平原刘玄德”或者“刘豫州”。大家记得,刘备三顾茅庐,让门口的小僮进去通报,报上名号“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结果童子完全不尿他这一套:“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刘备无奈,只好说:“你只说刘备来访。”那么,做为“武圣”的关羽又是怎样自称呢?咱们就根据《三国演义》中的记叙来检点一下。1.姓关名羽桃园三兄弟初次见面,关羽出场自我介绍,:“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还很坦诚地告诉刘备和张飞,自己是个正在被通辑中杀人犯。这好象类似于现在的某些刑满释放犯,逢人就说,我是坐过牢的,意思是让别人不要轻易招惹他,可什么事都干的出来。

2.小将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兵进汜水关,董卓麾下猛将在汜水关前大显神威,破孙坚,斩祖茂,杀鲍照,刀劈骁将俞涉,力斩上将潘凤,打得十八诸侯心惊胆战。关羽自告奋勇,请命出战,“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这个细节充分反映出了当时关羽的心态:迫切地想要建功立业,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实力,但位卑职低,只是个马弓手,关羽怕因身份卑微被众人蔑视。

前面出战的“骁将”俞涉,“上将”潘凤,都是将,关羽请战自称“小将”,充分体现了他极强的自尊心。3.关云长吕布和刘备因为徐州翻了脸以后,刘备投向曹操,两方联手对付吕布。吕布失了小沛,逃往下邳,遭到关羽伏击。关羽横刀拦住吕布去路,大喝:“吕布休走,关云长在此!”关羽率兵北征,取襄阳,围樊城,曹操命于禁率大军去援救,命庞德为先锋。

在两军阵前,关羽横刀跃马,大喝:“关云长在此,庞德何不早来受死?”关羽两次自称“关云长”都是在两军阵前遇到了敌方猛将的时候。4.汉寿亭侯关某大家都知道,关羽降曹后立下战功,爵封“汉寿亭侯”,以爵位自称是在千里走单骑的路上。关羽保着两位嫂夫人千里走单骑,到达洛阳关前,被守将韩福阻住,关羽自称“吾汉寿亭侯关某,敢借过路” 。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三国  最速  将魂  神将  关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