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与罗马数百年来形成的共和体制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当时罗马维护共和体制的还大有人在,可以说是凯撒的个人野心与罗马共和体制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最终才导致了凯撒的遇刺,这是凯撒遇刺的直接原因。要说明凯撒为何会遇刺的问题,就要说明一下凯撒所处时代的背景。凯撒所处的时代,是罗马共和体制逐步解体,帝国体制逐渐形成的时代,其根本原因在于原先的共和体制已经无法维持罗马的统治,如果再追根溯源,在于罗马失去了公平。

▲很长一段时期里,元老院集结了罗马最为睿智的人,为罗马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罗马的共和体制始建于公元前509年,在此之前罗马人推翻了国王的统治,建立了一个由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组成的三权分立体制。元老院类似于今天西方国家的议会,由贵族精英阶层组成,负责制定国家大政方针,并对执政官形成制约。执政官有两名,任期一年,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是最高行政长官和军队统帅。

两名执政官权力对等,在平时各统领国家一半兵马。在罗马遇到危机的时候,两名执政官可以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以外的一切权力。其实在整个共和国时代的近500年时间里,罗马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的独裁官,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

只要有罗马公民权的人都能参与公民大会,每年都会有各种选举,如执政官、财务官、法务官等职务,这些官职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类似于现在西方的选举,只不过在古罗马时代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选举活动只限于罗马。外地的罗马公民要参与选举就只能长途跋涉在选举日来到罗马参与选举,没有在选举日来到罗马就等于是放弃了选举权。

这样的体制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遭遇过危机,原因在于贵族掌握的元老院形成了一个利益既得阶层,这个阶层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势力,与平民的利益形成了激烈的冲突。其实说白了就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由此产生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后来罗马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在元老院向平民做出了巨大的妥协后,共和国体制才得以完善,罗马共和国才得以继续发展。

元老院向平民做出的妥协,具体表现为一是设立了保民官,保民官只能由平民担任,在元老院拥有一票否决权,即元老院的任何决议只要保民官不同意就不能实行;二是在执政官的人选上也做出了妥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罗马的两名执政官中总有一个会由平民担任。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的措施总的来说就是既得利益层出让了大量的利益给平民,缩小了罗马社会的贫富差距,让更多的罗马公民能够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状况,从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使罗马的社会公平得到了维护,此后罗马就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

▲罗马帝国的疆域基本形成于共和国时期从公元前390年到公元前146年,罗马逐步发展壮大,尤其是在获得布匿战争的胜利后,罗马成为了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其疆域也由原先的亚平宁半岛一隅扩张到了几乎整个地中海。但是在布匿战争之后,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场危机的起因还是社会公平被打破,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的问题,直接冲击的是罗马的公民兵体制。

罗马的军队由公民组成,整个罗马分成了35个区,每年随机抽取4个区承担出兵义务,每个区出兵1个军团(1个罗马军团人数在4500-6000人),罗马军团的士兵由每个区具有罗马公民资格的人担任,属于义务兵。公民在参军期间,就意味着他所在的家庭会在一年时间里没有劳动力,在罗马的出于上升期的时候,公民是能够承担这样的义务的,因为当时每个罗马家庭都有不少的积蓄,能够在家庭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维持很长时间的生活。

▲罗马人能征服地中海世界,根本在于罗马军团的强悍战斗力但是在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后,这个体系开始崩溃了。由于罗马获得了大量的海外领地,罗马的粮食可以从海外大量进口到本土,这些从海外进口的粮食价格低廉而且质量好于罗马本土种植的粮食,这就使得罗马本土农民种植出来的粮食失去了市场,平民因此纷纷破产。罗马的扩张也为罗马贵族们带来了大量的奴隶,由于在罗马本土种植粮食没有多少利润,他们就种植如葡萄、橄榄油之类的经济作物以获得更多的利润,经济作物使他们大发横财,贵族们便有了资本去兼并破产农民的土地,于是土地就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了。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传奇  刺沙  盛夏  评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