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古代士兵怎么算功勋的

赵匡胤由最初的一个小小的皇帝侍卫,而渐渐成为拥有最高军权的禁军司令,再通过兵变而黄袍加身,其过程是惊险的,他的经历又堪称一部传奇。公元927年,赵匡胤生于后唐首都洛阳他父亲的官邸。他的父亲叫赵弘殷,是后梁、后唐时的武将。948年,后汉的枢密使郭威为征讨叛军李守贞而征兵,赵匡胤应募从军,从此成为了郭威的部下,这一年,他22岁。

951年,郭威兵变,夺取了后汉政权,建立了后周。此时,赵匡胤任禁军东西班行首,也就是皇帝郭威的侍卫。而他的父亲赵弘殷,时为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属于侍卫亲军司马军的高级将领。954年,郭威去世后,妻侄柴荣继位为皇帝,是为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因为赵匡胤曾经在他身边工作,得到了重用,尤其是在柴荣发动的北伐北汉、对付北汉和辽国联军的高平之战中,赵匡胤英勇杀敌,有护驾之功,因此战后升为殿前司都虞候,成为了禁军的重要将领。

不久,赵匡胤先后被提拔为匡国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出任节度使后,赵匡胤有了招揽人才的借口,并开始组建节度使幕府。他争取了大批谋士,比如聘请赵普为节度推官,沈伦为从事,吕余庆为掌书记,组成了隶属于自己的“智囊团”。而在武将方面,他与一批武将结成了“义社十兄弟”,包括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廷让、韩重赟等,这些人此时都拥有一定的军权,成了他兵变的核心力量。

同时,赵匡胤的运气也非常不错。柴荣去世前,将殿前司都点检、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将他们先后解职,将殿前司都点检一职授予赵匡胤,赵匡胤因此成为了禁军最高军事长官,从而掌握了军权。张永德、李重进解职离京,又为他扫除了兵变的障碍。于是,960年的正月初一,赵匡胤指使他人谎报军情,称北汉联合辽军,入侵后周。

古代士兵怎么算功勋的呢?

我国古代的军功制度,在各个朝代根据实际情况会有所区别,不便一概而论。不过首个最系统、最完善的军功制起源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并成为后世相关制度的基础,这里就聊聊商鞅变法对军功制度的规定。秦国军功的证明“材料”,就是敌人的脑袋,也就是“首级”。作战时,秦军士兵在杀掉敌人后,会及时把对方的脑袋砍下来挂在身上,然后接着杀敌。

脑补一下,这个场面还是比较血腥的。(古人头发长,比较容易绑……)由于首级最有辨识度,能避免杀良冒功的现象,后世普遍沿用了这一方法。但若是军纪不好的队伍,也会出现由于忙着抢脑袋而贻误战机、甚至反胜为败的情况,比如公元589年隋军灭陈之战时,彪悍但人心混乱的南陈军队就因此出了大漏子:陈兵得人头,皆走献陈主求赏,弼知其骄惰,更引兵趣孔范;范兵暂交即走,陈诸军顾之,骑卒乱溃,不可复止,死者五千人。

回到秦国这边来。根据商鞅变法,秦国的军功爵分为20级,最低的一级叫“公士”,包括校、徒、操;从二级到四级叫做“卒”,每个爵位都有对应的称谓比如二级叫做“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等;编制方面,五个卒编为一伍,打仗时若一人逃跑,其他四人都要被罚,但是如果能取得一颗敌人首级,就能免除处罚;每五人设一屯长、一百人设一将。

这两级领导在作战时如果一颗首级都没得到,他们自己就会被杀;但是如果团队能获得首级33颗及以上,屯长和将将各升一级爵位;统领500人的将领,配有短兵50人;统领1000人的则有100短兵,以此类推。打仗时,要是将领战死,他手下活着的短兵都要受刑罚,但若是能获得一颗敌人的首级,就能免罚;攻城战时,参战队伍获得敌人的首级要达到 8000颗才被视为满足条件;野战时则只需要要达到2000颗。

符合这些条件后,部队中所有人都会被升一级爵位;能够在战斗中获得对方甲士首级一颗的,就能升一级,还能增加田地一顷、宅地九亩;作战结束后,把所有人获得的首级公示三天,以避免杀百姓或战友领功的现象。三天后,如有没有疑问,就按照规定封赏;封赏的期限也设为三天,这期间没落实的,责任人要被撤职。那么会不会有这种情况:一个军人在战斗中获得了敌人的首级,但其后他自己也战死,那他的军功岂不打了水漂?别担心,遇到这样情况,对应的战功会被记到他家人的名下。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军功  360  皇帝  上线  系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