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赵匡胤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赵匡胤由最初的一个小小的皇帝侍卫,而渐渐成为拥有最高军权的禁军司令,再通过兵变而黄袍加身,其过程是惊险的,他的经历又堪称一部传奇。公元927年,赵匡胤生于后唐首都洛阳他父亲的官邸。他的父亲叫赵弘殷,是后梁、后唐时的武将。948年,后汉的枢密使郭威为征讨叛军李守贞而征兵,赵匡胤应募从军,从此成为了郭威的部下,这一年,他22岁。

951年,郭威兵变,夺取了后汉政权,建立了后周。此时,赵匡胤任禁军东西班行首,也就是皇帝郭威的侍卫。而他的父亲赵弘殷,时为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属于侍卫亲军司马军的高级将领。954年,郭威去世后,妻侄柴荣继位为皇帝,是为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因为赵匡胤曾经在他身边工作,得到了重用,尤其是在柴荣发动的北伐北汉、对付北汉和辽国联军的高平之战中,赵匡胤英勇杀敌,有护驾之功,因此战后升为殿前司都虞候,成为了禁军的重要将领。

不久,赵匡胤先后被提拔为匡国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出任节度使后,赵匡胤有了招揽人才的借口,并开始组建节度使幕府。他争取了大批谋士,比如聘请赵普为节度推官,沈伦为从事,吕余庆为掌书记,组成了隶属于自己的“智囊团”。而在武将方面,他与一批武将结成了“义社十兄弟”,包括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廷让、韩重赟等,这些人此时都拥有一定的军权,成了他兵变的核心力量。

同时,赵匡胤的运气也非常不错。柴荣去世前,将殿前司都点检、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将他们先后解职,将殿前司都点检一职授予赵匡胤,赵匡胤因此成为了禁军最高军事长官,从而掌握了军权。张永德、李重进解职离京,又为他扫除了兵变的障碍。于是,960年的正月初一,赵匡胤指使他人谎报军情,称北汉联合辽军,入侵后周。

为什么感觉清朝历代帝王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堕落的问题?

八旗堕落,清朝皇帝看到了,也想解决。但是没办法解决。乾隆年间,为了培养旗人的尚武精神,乾隆不准他们坐轿子,规定旗人一律要骑马。结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八旗子弟很快就想出了应对办法。不能坐轿子是吧?我们可以坐马车呀。骑马是不可能的。皇帝让我骑马,可我又不会骑,我能怎么办?见到八旗子弟这幅死样,乾隆很生气,此后多次强调,八旗是国之根本,旗人的战斗力不能丢,旗人的精气神不能丢。

但一点用也没有。八旗子弟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到了嘉庆时期,守卫圆明园的旗人居然趁着皇帝不在的时候,公然在岗位上睡大觉。有人看到了,就上书参奏,说大内侍卫居然如此怠工,皇帝的安全谁来保护?嘉庆知道后很生气,就想整治八旗纪律。结果有些旗人居然还敢呛声:我们在大门口睡觉也是在上班。《大清律》规定我们不可以躺着看大门吗?如此糟糕的纪律,到了嘉庆八年,终于遭到了报应。

这年二月的某天,一个厨子,居然单枪匹马的在紫禁城北神武门刺杀嘉庆。当时嘉庆身边有一百多个侍卫,厨子拿刀冲向嘉庆时,结果只有六个人上前护卫,其余一百多人全懵逼了。六个就六个吧,六个侍卫打一个厨子,那还不是老鹰捉小鸡?结果六个侍卫居然按不住。其中有个侍卫还被厨子捅了三刀。见到如此景象,嘉庆怒了。事后,嘉庆先处理了一批废柴侍卫。

将这些吓得不敢动的旗人免职、降罪、乃至发配到了边疆。同时,嘉庆又下了一道旨意:凡自愿前往赫图阿拉屯垦满五年者,朝廷无条件授予其五品顶戴,择优录用。按嘉庆的意思,在京城这个花花世界,指望旗人能自我救赎,是不可能的。要想让旗人恢复战斗力,只能让他们回东北老家,通过体会传统的渔猎生活,提高旗人们的意志品质和劳动能力,才有挽救八旗子弟日趋堕落的可能性。

然而如此优厚的待遇,旗人根本瞧不上。主动报名者寥寥无几。报名人少也就算了,当时大量京师旗人甚至还集结起来,向嘉庆进言,希望嘉庆能停止这种错误想法。在这些旗人看来,自己又不会种地(清朝规定旗人不许自谋营生,自然也包括不准旗人学习种地),去赫图阿拉屯垦五年,还不如死了算了。嘉庆见有人居然还敢劝自己,就很生气。

一怒之下,他用抓阄的办法,凑齐了三千多八旗子弟,送出了关外。收到了京城的文书后,负责管理赫图阿拉的盛京将军立马慌了神。妈耶,皇帝送来了这些的大爷,哪个不是在京城有关系网的主儿。万一这些大爷真的在赫图阿拉饿死了、累死了、病死了,找皇帝参自己一本,自己的顶戴怕是保不住了。于是这位盛京将军就立刻行动起来。他首先把屯垦的地点改在了沈阳附近。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兵魂  黄金  皇帝  攻略  万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