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说:“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一个人心态好了,他所看到的一切,接触到的一切,都会觉得比较美好;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很差,就会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觉得不顺心。

如何理解“境由心生”?

如何理解“境由心生”

我认为“境由心生″这个词与“相由心生”和“境随心转”这几个词的内涵都差不多。一是说明心态的重要性。一个人心态好了,他所看到的一切,接触到的一切,都会觉得比较美好;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很差,就会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觉得不顺心。二是引导人们向善向美。一个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人,他(她)的容貌一般来说,都是比较端庄秀丽的。

一个心底险恶、自私自利的人,他(她)的相貌往往就不会好到哪里去。据说一个雕塑师常年雕刻恶鬼恶煞,他的面目也变得越来越狰狞可怕。经高人点拨后,他开始雕刻各种各样的菩萨,面貌也开始慢慢的恢复原状。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三是鼓励人们乐观旷达。当我们以乐观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时,所有事物都会觉得比较美好。

林黛玉说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是什么意思呢?

林黛玉说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是什么意思呢

林黛玉说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是在贾宝玉的“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基础上说的,然后薛宝钗用唐朝惠能祖师的典故来解释这两句话。这一情节发生在《红楼梦》的第二十二回,几个人的对话禅机重重,挺有意思。贾宝玉在几个女孩之间周旋失败,心生感慨写下这句话。贾府上下在看戏,贾母奖赏了小旦与小丑。王熙凤对大家说,那小旦打扮起来很像一个人,大家猜猜是谁?宝钗、宝玉都看出来了,但都不说,只有湘云快言快语说像林姐姐,宝玉知道要坏事,赶紧给湘云使眼色,湘云马上感到不悦,说收拾东西回家走人,宝玉过来哄她。

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此人为谁?听去!别叫我啐你。”湘云说,你这甜言蜜语说给会辖制你的人听去,很显然她不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亲密。这边湘云怒怼宝玉,对他不理不睬,贾宝玉只得来看黛玉,他更怕她的林妹妹生气。

宝玉来寻黛玉,又“好妹妹”叫了很多声,可黛玉却推他不让他进门。黛玉说:“ 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贾宝玉真是百口莫辩,里外不是人。宝玉见哄不了湘云,当下又哄不黛玉,突然想起前些时间看的《南华经》的句子“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心想着就湘云、黛玉两个女人都调和不了,将来怎么办?于是便打算离开黛玉,回自己的房间。

黛玉则再说上一句:“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女人就是奇怪,宝玉来哄她,她依然生气,宝玉去了,又叫人家一辈子也别来,那到底是想怎么样?)宝玉回到自己房间,因此越想越无趣,又想起听的戏文里有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仅悲从中来,大哭起来。遂来至案前,看破红尘似的写下一首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写好之后,宝玉感觉自己悟了,又怕担心别人看不懂,再写了《寄生草》,相当于注释: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湘云、黛玉、宝钗对宝玉的“文采斐然”进行批评、教育。袭人拿了宝玉的“佳作”给黛玉看,黛玉一看这水平,可笑又可叹,携上湘云、宝钗到宝玉的房间进行批评、教育。

黛玉一见到宝玉便笑问:“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你有何贵?你有何坚?”黛玉这是以宝玉的名字为契机而去问的,若是正常的回答,宝玉应当回答本来面目,至贵至坚,亦无贵无坚,本来面目是宝玉的自性,贵、坚是相,而说贵与贱、坚与脆则是用。但是宝玉哪懂这些,所以回答不了。于是三个女孩就笑宝玉这么钝愚,还参禅呢!黛玉继续给宝玉上课,说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

我再续二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黛玉的禅学自然是比宝玉的高出一大截,宝玉的“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是立足于绝对的虚无而成立一个境,实际还是有相,黛玉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则是不执着于任何的境,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干净与自在。宝钗也是懂禅理的,听完黛玉的话,则再进一步对宝玉说了一个唐朝时的公案,说的是禅宗宗第五祖弘忍大师让两个弟子神秀、惠能作偈,谁的境界高,便能得到衣钵成为禅宗第六祖。

神秀作的偈语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惠能作的偈语是: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弘忍大师看了后,认为惠能的境界更高,于是惠能成为了禅宗第六祖,实际上宝钗说这个公案,意思是说宝玉的“无可云证,是立足境”相于神秀境界,黛玉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相当于惠能的境界。

本质上,黛玉的无立足境,与惠能的本来无一物意思相同,黛玉的是方干净,则是何处惹尘埃。两者的禅理契机都在于人本自具足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本来面目,或名如来藏、一真法界、圆觉自性,名称不同,但所指的是同一样东西。接着黛玉嘲笑宝玉,让他“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


文章TAG:境再  S25  开测  赛季  内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