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孟四世孙韦贤被封为扶阳节侯,有四个儿子,长子韦方山曾为高寝令,早丧;次子为宏官至东海太守;三子韦顺留守邹县为父亲守坟,少子韦玄成由邹县徙京兆杜陵。这样一来,汉代韦姓已是分布于全国各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韦姓人除避战乱又有南迁情况外,于京兆繁衍茂盛,“京兆郡望”即在此时产生了,成为以后韦姓分支的主要源头。

隋唐时期,韦姓的繁衍以“京兆郡”一支为盛,形成去天五尺的豪族。盛唐时韦姓名人如韦应物、韦庄皆出于“京兆”,另外,因韦姓显赫之家多居于陕西长安县,而设韦曲镇。唐代,京兆地区韦姓人多人外出为官,子孙迁居各地,唐代以后韦姓人又有南迁者,形成京兆籍韦姓后裔分布各地的局势。郡望堂号【郡望】:京兆郡:汉初元年设置京兆尹,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相当于今之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堂号】:扶阳堂:西汉的韦贤是邹鲁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阳侯,是为此号。京兆堂:韦贤少子韦玄成由邹县徙京兆杜陵,子孙繁盛。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至唐一门十六相,形成去天五尺的豪族,故韦姓有以“京兆”为其堂号郡望。

历史人物韦遐:初为韦方国(湋川(今陕西扶风县))国君。周武王伐纣时,韦遐带军从征,灭商有功。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韦为伯国,迁于故国地韦(今河南滑县),称“韦伯国”,国君韦遐,也随之称“韦伯遐”。约于西周末或春秋初,韦国亡,余民迁居彭城(今江苏徐州)”韦孟:彭城人,第一个出现于史籍上的有影响的人物。西汉诗人,他精通鲁诗,其子孙传至韦贤,5世都是邹鲁的大儒。

当时有韦学之说。韦孟诗仅存《讽谏诗》、《在邹诗》两首四言长诗韦昭:云阳人,三国时吴之著名学者。韦迢:京兆人,岭南接度使行军司马。韦 皋:唐代京兆万年人,一代名将,曾任监察御史、知陇州行营留后事、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等职。据《唐书》记载,韦皋当四川安抚史前后经略滇南十一载,曾大破吐蕃48万,取铁桥16城,俘其五王,把南诏打得献地图和上贡求降,并且为他立纪功碑,威武之至。

凭着这样的赫赫事功,他被大唐天子封为南康郡王,他给韦氏带来的荣耀,使世代子孙享用不尽,而终于成为了当时“离天尺五”的名门钜族。这位使吐蕃望风披靡的大将,治绩也很高明,据说,他治理四川11年,载誉于道,当地的老百姓见其像必拜,深得民心。据载乐山大佛亦为他组织修建。韦庄:长安杜陵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曾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其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韦忠:平阳人,十六国时期赵名人。韦挺:雍州万年人。隋民部尚书韦冲之子,唐高祖平京师,署陇西公府祭酒。贞观朝历吏部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封扶阳县男,贬象州刺史,卒年五十八。韦挺,小时与隐太子建成关系不错。后因事与杜淹、王珪都流放越巂。太宗进入东宫后,征拜他为主爵郎中。贞观初年,王珪几次举荐他,于是迁为尚书右丞。

拜御史大夫等。太宗将韦挺女儿许配给了齐王李祐为妃子。韦经常与房玄龄、王珪、魏征、戴胄等一起当顾问,参议政事。不久改授银青光禄大夫,行黄门侍郎,兼魏王府事。当时李泰受宠,太子承乾过失较多,太宗稍有废立的想法。中书侍郎杜正伦以漏泄宫中禁语被贬。当时,韦挺也参预了李泰的一些事。太宗对他说:“我已贬了杜正伦,不忍心将爱卿置于法律下”。

于是原谅了他。不久迁为太常卿。韦应物:京兆长安人,诗人,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韦昌辉:壮族,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之一。被洪秀全封为北王,1851年金田起义时任后又护军师,领右军主将,十二月被封为北王,六千岁。因对杨秀清素怀不满,1856年督师江西时,得洪秀全密诏,带3000人回天京,利用洪、杨矛盾残杀杨的部队及家属,引起公愤,被洪秀全处决。

韦以德:清广西桂平人,韦昌辉之侄。参加太平军,后封国宗,提督军务。1854年参加太平军克武昌,即奉命和石凤魁、黄再兴驻守。旋返天京。武昌陷后奉命西援田家镇,1854年战死于半壁山。韦云清:清末广西南宁人,壮族。光绪三十一年入清军当兵。第二年参加同盟会。曾参加镇南关起义和河口起义,进攻两广都督时被俘牺牲。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悟空  1k2k  西行  之旅  开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