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展示自己的诚意,曹操任命郭嘉为军师祭酒,这是曹操为郭嘉独创的职务。军师祭酒当然不是为军事斟酒或陪军师喝酒,祭酒在古代的本意是在宴席中坐主位的举杯祭神开席之人。所以军师祭酒可理解为曹操的参谋长或首席军师。郭嘉一出场便得到了荀彧和曹操两位大咖的背书,其能力是显而易见的。在郭嘉辅佐曹操的十年时间,确实为曹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郭嘉的最大特点是不但熟悉天下形势,还能准确把握各方势力头脑的行为模式和性格特点,堪称当时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当时曹操身处兖州,属四战之地,袁绍,袁术,吕布,刘备,刘表,张绣环伺左右。曹操一旦有所动作,便有被人背后捅刀子的危险,郭嘉的特殊才能便显示出来了。比如曹操要南下攻击徐州吕布,特别担心袁绍在北方搞小动作。

郭嘉一针见血地指出,袁绍优柔寡断很难做出快速反应。事实果然如此,曹操已经凯旋,袁绍还没有任何动作。曹操准备在官渡和袁绍死磕,又担心刘表在后面放冷枪。郭嘉认为刘表是守成之主,不用担心,刘表也很配合,从未有过小动作。官渡之战前,曹操心中其实是没底的,毕竟袁绍势力太大。郭嘉提出了赫赫有名的“十胜十败论”,虽然有拍曹操马屁之嫌,但确实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袁绍的不足之处,给曹操吃了定心丸,也稳定了曹营上下的军心。

(郭嘉)最神奇的是郭嘉预测孙策之死!当时曹操和袁绍正在官渡对峙,这时传来一个消息,江东小霸王,孙策将要袭取曹操大本营许昌曹营。曹营人心惶惶,郭嘉淡然的认为,孙策虽勇冠三军,但其不善于保全自己,很可能会遇刺。事实果然如此,不久孙策便被仇家许贡的门客所射杀。后世在研究孙策之死时,有人认为是孙权所为,也有人直接将屎盆子扣到郭嘉的头上,谁叫你说的这么准呢?官渡之战后,郭嘉又审时度势退兵,静待袁氏集团内讧,然后乘胜破之。

又兵贵神速,长驱直入大破乌桓,最终死于回军途中,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时为公元 207 年,郭嘉时年 37 岁。这一年诸葛亮也总算等到了刘备,正式出山。郭嘉死后,曹操发出惊天三叹“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在奉孝!”第二年曹操兵败赤壁,叹道“若郭奉孝在,必不使孤至此。”那么,如果郭嘉真的还活着,面对东吴和蜀汉的联合参谋部,他真的能够力挽狂澜吗?。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确有其根据吗?你怎么看?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不能机械地认为‘有奉孝,无诸葛’。而是说郭嘉与孔明的才能相得益彰,年少才华横溢,遇事有远见,如‘十胜十败’之说,《隆中对》等。只是二人生不逢时,英年早逝!倘若二人生于同一个年代,恐怕后汉三国要改写不少篇章。因此,‘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应该理解为‘郭嘉走了,才有机会体现诸葛亮的才华;如果二人同一年代,恐怕连说书人都难以表达!’。

如果拿历史上的郭嘉和诸葛亮进行比较,那谁的才能更佳?

郭嘉和诸葛亮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要将他们两个比较,郭嘉的才能是不如诸葛亮,最起码郭嘉有生之年的表现出来的才能不如诸葛亮。诸葛亮就不多介绍了,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可以参考《三国时期,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郭嘉,字奉孝。郭嘉最初是想追随袁绍的,没多久就发现袁绍不会用人,多谋少断,难成霸业,果断离开袁绍。

曹操非常器重的谋士戏志才死后,找荀彧要代替戏志才的人才,荀彧便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谈论天下大事,一拍即合,相互认可,从此郭嘉开始辅佐曹操。郭嘉提出“十胜十败”之说,激励曹操。袁绍羞辱曹操,曹操想打他又知道打不赢,真是气人。这时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说,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之后郭嘉又为曹操提出先收拾吕布,再打袁绍的战略方针规划。

郭嘉的分析让曹操有了与袁绍抗衡的勇气,也大大提高了曹军将士的斗志。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说出自于《傅子》。《三国志·荀彧传》里面有个荀彧“四胜四败”说,也是提出先攻吕布,再取河北,在这期间安抚住关中的战略方针。建议曹操软禁刘备刘备被吕布打败,依附曹操。程昱建议曹操杀掉刘备,以绝后患。曹操问郭嘉意见,郭嘉认为因为杀刘备而危害到曹操的名声,不划算,不建议杀刘备。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郭嘉打  郭嘉  精英  厉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