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风流,宣和、政和都是北宋徽宗的年号。这两段时期正是北宋繁荣昌盛之时,就如同唐玄宗开元盛世。前五句,回顾江南的和平美好年代。接着时局转变,元兵南下,繁华落尽。下阕写承平三百载,是指两宋时期,江南一直相对安稳。靖康之变以后,南宋毕竟保持的半壁江山。但是转眼间“典章文物,扫地都休”。然后,词人开始说自己的遭遇。

我还算幸运,没有像皇帝那样被押往北国,而是可以暂时客居杭州。只是自己的丈夫如今在哪里呢,再也没有重聚的机会了。投水之前,词人最后写到: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时时刻刻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以及失去的那些美好回忆。结束语《西湖二集》中写到,兵荒马乱中的徐君宝,也一路乞食来到杭州。某夜妻子托梦给他,说自己投水于韩世忠旧宅中。

曹魏名将张辽是如何一战斩杀太史慈的?张辽最终的结局如何?

三国关公战唐朝秦琼是一出好戏,都清楚是出戏,看看热闹就行了,没人会去计较;张文远斩杀太史慈也是一出戏,是罗贯中特意安排的,但久而久之,许多人却当真了。历史上的张辽与太史慈没有战到一起,但两人的结局却是很相似。史料记载,二人都是因病而亡,老罗都安排他们被箭射死。这好理解,二人因病身亡在先,老罗安排在后,就老罗移花接木的本事,把他二人都安排成被箭射死很简单,不算巧合,也不犯难。

但是否还有深意呢?01太史慈之死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卒,享年四十一岁。这就是史料关于太史慈死亡的记载。太史慈也算是江东数一数二的猛将,其死亡的情况没有更多的史料记载,据此分析,可能是病逝。临亡之时,太史慈叹息道:“大丈夫生在世上,应当持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

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身先亡。“其子太史亨嗣任,历任尚书、吴郡太守,官至越骑校尉。太史慈壮志未酬身先死,令孙权十分痛惜。在《三国演义里》,罗先生不忍心一世英雄如此寂寥的死去,就安排太史慈与曹操的五子良将之首张辽大战了一场。建安十三年(208年),在太史慈病逝两年后,孙权与张辽在合肥大战一场,老罗安排太史慈与张辽单挑,大战七十回合不分胜负。

随后,太史慈献“里应外合”之计,不料被张辽识破,将计就计,引诱太史慈入城,乱箭将他射死。老罗本想让太史慈再表现一下,却画蛇添足,让太史慈丢了丑,不太高明。无论史料还是演义,太史慈之死都没有许多品味的地方,比较枯燥。02张辽之死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人冲击孙权十万大军,一直打到了孙权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披靡溃败。

后又以七千之众,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差点活捉了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就连小孩夜哭,也用张辽来吓唬孩子。”张辽止啼“,也成为了民间经典传奇。黄初三年(222年),孙权再次向曹丕称臣。张辽奉命还屯雍丘,却在这时得病。曹丕派遣侍中刘晔带着太医前来为其医珍,并令虎贲卫士们往来传达张辽病况,询问病情的使者经常在路上遇见。

梁章钜《三国志旁证》中提到:“汉朝位居三公得病,皇帝才派遣侍中、黄门问病。张辽并没有位列三公,而曹丕遣侍中问疾,可见受魏文帝宠爱的程度。”张辽久未病愈,曹丕派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营,车驾亲临,握着张辽的手,赐给他御衣,太官每天都来送御膳。病情好转后,张辽便返回屯军驻地。此时,孙权再度反叛,曹丕派遣张辽乘舟,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

孙权得知张辽至此,甚为忌惮,对诸将说:“张辽虽然抱病,但仍然勇不可当,诸位千万要谨慎在意。”这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张辽与诸将一起,大破吴将吕范。但他的病情却日益加重,最后病逝江都。曹丕为之流涕,谥号曰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03张辽大战太史慈《三国演义》不仅安排张辽与太史慈大战了七十回合,张辽用计射杀太史慈,还安排了张辽也被东吴将领丁奉射杀。

张辽跟随曹丕以大船征伐江东,被东吴徐盛击败。曹丕登岸逃亡时,吴将丁奉从岸边杀来。张辽为保护曹丕上前迎敌,却被丁奉以箭射中腰部,回营后不治身亡,曹丕厚葬之。罗先生之所以这么描写,恐怕不是随意为之,或许有其用意,就像演义里其他故事一样,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在豹眼看来,张辽与太史慈的人生,有许多相似之处。演义把他们安排在一起,添加一些故事,就是要引起读者的兴趣,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注。

 5/10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仙域  橙装  欧拉  刀剑  乱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