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去比较他们的人生经历,品味、思考人生所应该尊崇的道义。说一点与太史慈相关的、有趣的桥段吧。曹操听说太史慈是忠义双全、有勇有谋的猛将,就打起了他的主意。于是,给太史慈写了一封信,以箧筐封存好,内无别物,只是放了少量当归。太史慈是东莱郡黄县人,辗转来到江南。曹操的意思是想告知他,归来吧,漂泊天涯的游子,归顺朝廷,回归故乡。

可见曹操对他也十分器重。看看人家老曹挖个墙角,都搞得这么高大上,文绉绉的,不愧是文学青年。太史慈病逝后,孙权十分悲伤,对其子厚待有加,可以说孙权对待太史慈不薄。上面已经介绍了张辽患病,曹丕日夜牵挂,遣医问疾,十分上心。人都是有情感的,包括帝王。有时候也不能仅仅以帝王之术、笼络人心来看待君臣相得。利益固然重要,但有时候,情感却是最有效的手段。

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一般都武功高强,皇帝如何确保不被侍卫所害?

在一些皇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后,历朝历代都在研究防范侍卫作乱,而做得最好的当属清朝。事实上,贴身侍卫本身就是清朝特有的一种职务。换成现在的话说,就是皇帝的贴身保镖。 不过这些贴身侍卫可不简单,其选拔流程比科举考试还要困难数百倍,能担任皇帝贴身侍卫的人,皆是人中龙凤。 他们在保护皇帝的同时,也有机会威胁皇帝的安全,为此,清朝皇帝们想出了一套复杂的机制来防范此类事情的发生。

历史上不乏侍卫弑君的事情发生,实在是让人防不胜防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侍卫是柄双刃剑,他们既能保护皇帝,也能威胁到皇帝的安全。 历史上,被自己的侍卫、护卫干掉的皇帝不在少数。也正是因此,为后世皇帝们敲响了警钟。 这些皇帝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隋炀帝杨广了。 隋朝末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导致国内四分五裂,义军四起,各地军阀割据。

杨广眼见自己对天下失去了控制,于是日渐消沉,不理朝政,整天混吃等死。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不满的情绪已经在护卫中散布开来。当时,杨广的护卫都来自于关中,个个都盼着早日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然而杨广完全不打算回去了,他甚至命人开始在江都重新修建宫殿。 于是在宇文化及等人的鼓动下,护卫们哗变了,他们一拥而上把杨广抓了起来,强迫其自缢而死。

南北朝时期刘宋的皇帝刘昱也是被自己的侍卫所杀。 大家都知道,南北朝时期很乱。刘昱作为刘宋的皇帝,一直很注意防备自己大权旁落、身首异处。 当时,萧道成因为屡立战功,已经开始有了功高震主之势。刘昱开始不放心,想找机会除掉萧道成。 萧道成感受到了危机,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联合亲近大臣买通了刘昱身边的25名侍卫,要他们找机会除掉刘昱。

七夕的晚上,刘昱在花园里等着看牛郎织女相会,困了就先睡一会。 临睡前他和身边的侍卫说,看到织女渡河就叫醒他,如果织女没渡河,他就杀了侍卫。说完倒头就睡。 侍卫们原本对刺杀皇帝还是有些犹豫的,不过听了刘昱这番话,也就没什么好犹豫的。 趁着刘昱熟睡之时,直接手起刀落,将皇帝给干掉了。 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的皇帝刘继恩也是被自己的侍卫所杀。

刘继恩当政的时候,赵匡胤已经建立了宋朝,大有吞并天下之势,北汉的形势岌岌可危。 一日,刘继恩大宴群臣,喝了不少酒。宴会结束后,他便在勤政阁中休息。 突然,外面传来喊杀声,不一会,只见侍卫统领侯霸荣率领几十名侍卫冲入了勤政阁。手起刀落,刘继恩这个皇帝便身首异处了。 据说,侯霸荣这么做是为了拿刘继恩的首级去大宋换取荣华富贵,可惜他还没走出皇宫便被消灭了。

最惨的皇帝还是元英宗了。 元英宗在上都办完公务,于是启程返回大都。 一日,队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安营扎寨。 到了晚上,只听外面传来喊杀声。元英宗赶紧起身准备出去问问情况,只见侍卫统领铁失带了一堆人冲进来,将元英宗给咔嚓了。 铁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爹是被元英宗除掉的权臣铁木迭儿。 铁木迭儿死后,元英宗又在清查与其相关人士,予以重罚,这下子铁失慌了,担心自己遭到清算。

而此前元英宗因为一系列改革措施,得罪了保守派,于是这些人便怂恿铁失除掉元英宗。 最后,铁失率领保守派侍卫,一起将元英宗给杀了。这是一场典型的宫廷政变。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忠君思想深入人心的宋朝,竟然也发生过侍卫刺杀皇帝的事情。 当时是宋仁宗赵祯当政,一日夜晚,宫中有几个侍卫作乱,直奔宋仁宗所在的宫殿,明显是冲着宋仁宗而来。

 6/10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仙域  橙装  欧拉  刀剑  乱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