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嫡长子是皇帝儿子中年龄较大的,一方面能够得到皇帝的悉心培养,另一方面成熟的皇子能够更好地掌控政权。不管是皇帝的弟弟是皇帝的侄子继承皇位,都是要有严格的前提条件的。你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那肯定是康熙的功绩大。

皇帝的弟弟和侄子谁更优先继承大统?

皇帝的弟弟和侄子谁更优先继承大统

个人认为,皇帝在没有皇嗣的情况下王朝处在相对平稳安定的情况下,侄子继位的可能性大一些,如果是处于战乱或是紧急状态时弟弟继位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并不是绝对,这与其所处的时代,朝局的变化和背后的政治力量有很大关系。不管是皇帝的弟弟还是皇帝的侄子继承皇位,都是要有严格的前提条件的。那就是皇位的顺承关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打破父死子继的传承,所以侄子可以采取过继为皇子或者直接承挑前代皇帝的方式继承皇位,这种继承关系比较多。

至于直接采取所谓的“兄终弟及”那是华夏封建皇位继承关系中讨论出来的“万不得已”(极少)或实际掌权者获得继承资格的另一条出路(较多),亦或是一些北方游猎民族政权的民族传统及发展需要。中国历史悠久,王朝更替频繁。在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些天下混战毫无规矩可言的地方政权就不说了,主要说说这种情况最多的明王朝。

一种情况是事态紧急时,如遇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明英宗,明代宗的继承关系,朱祁镇被土木堡被瓦剌所俘,瓦剌大军兵围京师,并用朱祁镇做筹码,直接威胁到了明帝国的存亡根本。在这种紧急的时刻下,朝廷必须马上填补皇权真空,形成绝对权利中枢,合力抗敌,而来不及在立年仅两岁的朱见深为帝,但京城危及化解,恢复平静后,明英宗被放归软禁,最终在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病重之时发生了“夺门之变”,英宗重获地位。

设想如果朱祁钰的太子朱见济没有去世,朱祁钰可能也会为儿子的皇位拼死一搏,奋力抵抗,朝中群臣也会在礼法和利益的面前阻止事态发展,而不是让朱祁镇“随其所欲”了。明武宗朱厚照和明世宗朱厚熜继承关系看似是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关系(堂兄弟),背地里实际上杨廷和盘算的是朱厚熜以侄子身份“过继”为皇子承挑的明孝宗朱佑樘的皇位。

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他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敕令,令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并承袭兴王爵位。朱厚照驾崩的当天,杨廷和才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当时礼部用太子的礼仪迎接赶来继承皇位的兴王朱厚熜,并因其是小宗入继大宗,必须尊奉正统的名义,要朱厚熜尊明孝宗为皇考(父亲),亲生父亲兴献王反而改称“皇叔考兴献大王”,也就是说刚刚到达北京的朱厚熜是以又变成以太子身份继承皇位而不是“皇第”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尴尬局面,从而引起了年少但聪明绝顶的明世宗的强烈抵触,并在之后开启了长达十八年的大礼议之争。

明末熹宗朱由校和思宗朱由检的关系也是兄终弟及(亲兄弟),朱由校虽有三子但早早夭折,否则也万万轮不到信王朱由检。朱由检的能够继承皇位也是朱由校仓促之间决定的,天启七年八月,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乘船戏耍饮酒,之后又乘小舟捞鱼戏水,风刮翻小船跌入水中,被人救起,却差点淹死,受到严重惊吓,落下了病根,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仙药”,名叫灵露饮,甘甜可口,朱由校日日服用,引起了浮肿病(急性肾衰竭)。

仅仅十数日病情急转直下,自知不起的朱由校紧急召见信王朱由检并传谕内阁命朱由校继位,随后于乾清宫驾崩。这种兄终弟及的情况第一,是时间太过仓促,作为大明最高的统治者明熹宗天启皇帝在临死前必须做出清醒的政治托付。第二是当时的朝局因阉党和东林党的争斗变得内忧外患,也不可能再耗费时间过继皇室子嗣继承帝位了(魏忠贤这样打算过)。

第三,朱由检是朱由校亲弟弟(同父异母,朱由校为长,朱由检为嫡),同为承挑明光宗朱常洛的帝位,所以也算是在一种紧急的情况下兄终弟及的承继关系。至于清朝的光绪帝并不属于真正的兄终弟及,而是在慈禧的“选择”下承挑咸丰皇帝的帝位,是侄子过继为皇子身份继位为帝的。后来慈禧打算废掉光绪,懿旨由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将来继承为同治为嗣或光绪皇帝为嗣,也是以皇室子侄过继承挑帝位,但迫于各方压力最终无法实行。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皇帝  建筑师  传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