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之后的武氏兄弟,在英雄大宴中故意让杨过出丑,同年龄时期的郭靖目睹比武招亲大会杨康的轻薄无赖,郭靖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襄阳危如累卵之时,郭靖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守城上,襄阳城的安危比郭靖的性命都重要。武氏兄弟也帮助郭靖守城,但是他们两个为了得到郭芙的欢心,兄弟一时兵戎相见,一时又不自量力去蒙古大营刺杀忽必烈。

他们兄弟俩武功不高,人生的格局也不大。知子莫如父,对武氏兄弟了解最深的应该是他们的师父郭靖。郭芙对武氏兄弟的选择好生为难,黄蓉曾以郭芙的婚事来询问郭靖的意见只听郭靖“嗯”了一声,隔了好久始终没有下文,最后才道:“小事情上是瞧不出的。一个人要面临大事,真正的品性才显得出来。”郭靖是个忠厚之人,武氏兄弟是自己多年的徒弟,郭靖虽没有明说,但是也能看出郭靖对武氏兄弟的品性并不满意。

为什么蒙古灭金用23年,灭西夏用21年,灭南宋却花费五六十年?

公元1259年钓鱼城之战给南宋强势续了二十年的命,如不然,南宋的抵抗时间可能也就是26年。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金国最后一个据点蔡州被蒙宋联军攻克,金国皇帝金哀宗自缢而亡,金国自此灭亡。灭金之后,蒙古军北撤,河南空虚。当时的南宋还有那么一点进取心,宋理宗便在主战派的支持下,制定了一个“收复三京、北依黄河、西守潼关、抚定中原”的防御战略。

即主动派兵北上,收复河南,并在第一时间把守住潼关和黄河,并利用河南突出部的位置与蒙古做长期对峙。实事求是的说,这个战略还是可以的,如果能成功,南宋抗蒙的战略空间会往北移,南方的压力也会小一些。然而,宋理宗太心急了,他太想收复失地扬眉吐气了,于是他就在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只派了六万兵力就北上了。结果宋军因为兵力不足,无法及时扼守潼关,被蒙古军打的全军覆没。

PS:主战派建议花费一年时间,组织十五万精兵北伐,结果宋理宗等不及,只派了六万淮西军就先去了。南宋收复河南计划失败后,蒙古以宋朝违约为借口,在端平二年(1235年)主动挑起了侵宋战争。这一战,蒙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千里战线上,同时向南宋发动猛烈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由于南宋没有提前做好战争准备,所以战争爆发后,宋军很快就三线溃败。

其中西线败的最惨,整个四川盆地被蒙军全部扫荡了一遍,连成都也未能幸免,被两次屠城。西线被扫荡的同时,中线情况也不好,蒙军连破襄阳、随州、郢州、荆门军、枣阳军和德安府,几乎把南宋的整条京湖防线完全打穿,前锋军直抵长江北岸,与江南宋军隔江对峙,大有挥师渡江,踏平江南之势。不过,天不灭宋,就在这个危急关头,名将孟珙挺身而出。

端平三年(1236年),孟珙首先在湖北江陵挫败了蒙军渡江南下的企图,稳定了岌岌可危的长江防线;嘉熙元年(1237年),孟珙又在湖北黄州挫败了蒙军的围攻,令蒙军死伤惨重,彻底解除了蒙军对长江防线的威胁。嘉熙二年(1238年),孟珙展开反攻,将江北的襄阳、随州、郢州和荆门全部收复,把战线往北推了两百多里。

嘉熙三年(1239年),收复荆襄后的孟拱没有继续北上,而是率军西征,在重庆奉节大破由川渝入荆襄的西线蒙军,不仅巩固了荆襄西部的防线,而且还帮西线(川渝)宋军稳定了战线。嘉熙四年(1240年),中路蒙军在河南地区屯田,并建造战船,准备卷土重来。孟珙得知消息后,一改被动挨打的战术,主动向蒙军发动偷袭战,将蒙军的屯田和建造战船材的料全部烧毁,同时还遣一路人马将蒙军的物资仓库烧的一干二净,使得蒙军几年之内不敢再从荆襄南下。

淳祐元年(1241年),转机之年,这一年蒙古的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病死。由于大汗死了嘛,所以蒙古内部立即就掀起汗位之争,无暇对南宋发动大规模战争,于是南宋得到了非常宝贵的调整时间。乘着这个天赐良机,宋理宗开始着手西路的反攻,收复川渝地区。而担负这项任务的总负责人也是孟珙。另外宋理宗还给他添了一员鼎鼎有名的副手——四川制置使余玠。

淳祐元年(1242年),余阶抵达重庆。他没来之前,早听说了蒙古军席卷川渝,西线的情况很不好,做好了心理准备。然而经过实地一番考察后,现实情况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实在太糟糕了,成都平原几乎被杀得是十室九空。鉴于现实情况,余阶没有立即收复失地,他采取了稳扎稳打,先稳定川东,创建了非常适合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然后再慢慢把战线往北推移的策略。

 7/8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大宋  群英传  妖姬  解锁  葬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