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妾知道是有罪之身,无颜再面对太子,长孙夫人仁慈德厚,请太子赐奴一死,以表一片忠心!”(《唐宫秘史》)她说,自己曾多次劝阻,可李元吉却不听,现在她无言面对李世民,请求赐死,以表忠心。这话虽然是求死,可却求生欲满满。她一边说一边哭,久跪不起,连长孙夫人来劝都没用。美人哭得弱柳扶风,李世民不心动也是不可能的。

最终,李世民出言宽慰:“王妃休得过于悲怆,齐王谋乱,理应伏法,与王妃无干,世民在一日,当保王妃一日无事,休戚与共,忧乐同享,不必过于担忧。如果闲在府邸寂寞,可以搬到东宫来住,你们妯娌之间素无嫌隙,彼此相安度日,也免得我记挂。” (《唐宫秘史》)李世民安慰她,不用担心,只要他活着,就保她无事,还邀请她入住东宫。

这话,怎么听都带着许诺的味道。此后杨氏便不再闹了,顺理成章搬入东宫,成了李世民的后妃。第二,杨氏没有孩子,还是绝世美人。李元吉去世时年仅24岁,但他妻妾众多,5个儿子也都不是杨氏所生。换言之,杨氏并没有生过孩子。18岁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相比终身不嫁的寂寞,对于杨氏而言,选择李世民也是一条好出路。在那次哭泣以后,李世民便把几个心腹侍女指派给了杨氏。

郎有情,妾有意,在一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李世民登基时,封长孙夫人为皇后,杨氏为妃。此令一出,连长孙夫人都有些惊讶。不过,她本就是鲜卑族,对此见怪不怪,依然对杨氏非常亲热。第三,杨氏的家族有意联姻,李世民需要拉拢。除了两人有意外,杨氏的家族也有意联姻。杨氏出生于弘农杨氏,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相比郑观音的家族,杨氏的家族虽然也算名门,但是底气还不够硬,毕竟隋朝都灭亡了。

而李世民将杨氏收入后宫,无疑可以安抚杨氏家族的人,让他们安心干活。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此杨氏非彼杨氏,李元吉爱妃杨氏,是舞女出生,本就水性杨花,和隋观王侄孙女不是同一个人。不过这种说法,我没有查到史料。当然了,李世民和弟妹的结合,名声怎么都不会好听。后人还特地作诗一首,来讽刺此事:“英雄好色似不讳,嫔御弟妇却不该。

堂堂一代圣贤主,渎伦伤化德甚衰。”不过,咱必须为李世民说一句公道话,他和弟妹杨氏的结合,还真算不上伤风败俗。为什么纳弟妹不算伤风败俗?第一,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汉族不同。少数民族的传统,和汉人不同。草原上恶劣的生存环境,注定了女人需要依靠男人而活着。因此,在兄弟死后,接受他们的妻妾,反而是一种善良。因为,这么做,可以给这些无男人可以依托的女人,一条生路。

北方的蒙古族,汗王的妃子,只要不是生母,继任者就可以把这些妃子变成自己的老婆。我们不能用汉族的价值观,来评价少数民族的习惯。就算是晚清时期,女人二嫁也很正常,你看海兰珠还姑侄3人共侍一夫呢。李世民的身上,有鲜卑族血统。他的祖母独孤氏、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人。因此,李世民把弟妹、嫂子甚至庶母收入后宫,还真的不是什么大事。

毕竟,在他们眼中,女人就是财产。只要没生过孩子,那么,等父亲、兄弟去世,她们都可以被视为财产继承。当然,如果这些女人生了儿子,就不再被视为财产,也不被允许收入后宫。杨氏没生过孩子,而郑观音生过,所以李世民可以强纳杨氏,却绝对不能逼迫郑观音。第二,就算根据汉族的习俗,也不算伤风败俗。后世常说“脏唐乱宋”,这里的“脏”,就是指混乱的伦理。

举个例子。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儿子李治看上了,也能迎娶入宫,甚至还能立她为皇后。再举个例子。杨贵妃,原本是唐玄宗儿子的王妃,是正妻。但李隆基看上了,也能直接抢了过去。这些辈分关系,实在是有些混乱。在汉族的礼仪里面,辈分是不能逾越的鸿沟。儿子娶庶母,弟弟娶嫂子,哥哥娶弟妹,几乎不可容忍。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目光去衡量古人,至少在唐朝,根据汉族的礼仪,纳弟妹也没那么惊世骇俗。

因为“长嫂如母”的典故,出自宋朝的包公。据说是包公长得太丑了,把生母吓死了,父亲一怒之下,就把他扔到了野外。包公的嫂子不忍心,便把他抱回家养。后来,包公感恩嫂子的养育之情,称呼她为“嫂娘”。嫂娘,嫂娘……说的便是长嫂如母。但是,李世民比包公早了几百年,在唐朝,“长嫂如母”的习俗还没有形成呢!所以,李世民纳弟妹这件事,还真的算不上一个污点。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天书  628  落地  出手  不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