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袁绍拥兵自重,逐渐膨胀,亲小人远贤臣,不听沮授劝谏,终于走上了败落。(1)袁绍初入冀州时,沮授的战略策略是很合乎袁绍的心坎的,所以袁绍立即任命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统帅三军。(2)袁绍初期也采纳了一部分沮授的策略,“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统领内外,才能威震三军,合并了四州地盘,统一了黄河以北。

使得袁绍一跃成为了当时势力最大的诸侯。况且冀州一带战事少,粮草丰足,袁绍兵强马壮。(3)依靠沮授等人的建议,袁绍迅速的崛起,这时候的袁绍开始膨胀,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开始相信郭图进言:沮授位高权重,有风险。袁绍把沮授监军的权利分为三都督。官渡之战中又听信郭图的,把沮授的军队全部交给了郭图,自此袁绍一败再败。

(4)袁绍每一战,沮授都是带军跟随作战的,直到官渡之战中,袁绍不愿听他的劝谏,完全夺了他的军权,并把他关起来。那时候像张鸽这类将领,在沮授手下都数算不上,沮授不是一般大将,而是三军统帅。03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沮授被俘,曹操劝降,沮授拒降被杀。(1)官渡之战袁绍彻底被瓦解,只带着800骑兵逃过黄河。不知袁绍临死前是不是后悔没听沮授的话,一代枭雄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2)“沮授来不及北渡而被俘,被押见曹操,沮授大呼不降,曹操与沮授有旧,见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阵营,感到可惜,叹息道,若早点得到沮授,那天下现在应该大定了。沮授虽不降,但仍获曹操厚待。可是,后来沮授密谋回到河北的袁绍阵营,事败被杀。”曹操见了沮授曾叹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可惜沮授不为所用,像沮授这种厉害人物,谁得到了几乎可以雄霸天下,既然不愿意投降,曹操当然不会让他再活着。

如果沮授降了曹操,恐怕早就一统天下了。04结束语。沮授是那个时期最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但他和诸葛亮还不一样,诸葛亮为谋大业早就安顿好家事,因为诸葛亮是政治家,沮授不是政治家,因为他只为他人谋划天下,不懂的为自己谋划将来。(1)当袁绍没有采纳“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让曹操夺得先机的时候,他就因该看出来袁绍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该为自己和家族谋划退路的。

当袁绍分立4子的时候,明知道早晚有大祸,他也没有为自家谋划。(2)官渡之战,沮授早已料到了结果,还是没有为自己谋划将来。他也知道袁绍没有曹操的能力,但在被俘后还是想回冀州,导致被杀。妖百慧想,这并不是他对袁绍多忠心,可能他放不下冀州的家族。(3)也可能沮授也为家族谋划过,但庞大的士族家族错综复杂,也不一定听他的,导致他故土难离。

也许沮授就是不想离开冀州,这和跟着哪位老板干活没什么关系,如果当初是曹操或是后来的刘备占据了冀州,可能沮授也会跟着他们干,只是当时的曹操弱小,刘备更是不成气候, 白白浪费了沮授这个大才。(4)是人都有短板,沮授这么有才能的人,也会为了不离开故土,不牵扯家人而送命,如果他能更加高瞻远瞩,有政治眼光,因为战乱年代士族家族哪有安全可言,早做打算,说不定能够成就另一番大业,三国格局将会是另外一番走向。

官渡之战中,实力大的袁绍为何会败?

官渡之战中,实力大的袁绍为何会败

看到这个问题,很想做个回答,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最近在写作历史纪实小说《悠悠子衿女儿情------一代才女蔡文姬》,因而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仔细阅读之后,更不知道如何回答了。近日,看到了另一个问题:曹操是不是一个胆大果断的冒失鬼?他的成功来自胆大和幸运吗?我突然有了点想法,似乎这就是曹操官渡大战中以少胜多的主要因素。

自然与之相反,也就是袁绍在兵力上有明显优势,为何输得一败涂地的原因啦。01袁绍之优柔寡断我回答过一个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问题,说过:罗老先生的《空城计》写得非常精彩,增加了小说的阅读性,但并不高明。其目的是想说明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然而,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说明了诸葛亮的愚蠢,最起码是失误。《空城计》是败战计,是前期的失败导致不得已而为之,无一列外。

哪个军事家或统帅闲得蛋痛,有兵不用,去冒险采用这个计谋玩玩呢?一败再败,最后被干掉的很多,很常规,所以,能被作为经典流传下来的就不多。《空城计》成功的很少,所以,能成功的都作为经典流传下来。同样的道理,以多胜少,不足为奇,即便留传下来,也算不得经典。以少胜多的几率很小,一旦成功,就是经典。“官渡之战”就是如此。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困难  官渡之战  官渡  乱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