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这块石头疙瘩,在历史上的确是存在过。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从此失落。当初,秦王子婴将传国玉玺献给刘邦后,世世传受,号称“汉传玉玺”。秦传玉玺传国玉玺乃非凡之物,自有其非凡的来历。不管故事是真是假,秦始皇做一个传国玉玺并不困难,也很有必要。

三国魏蜀吴的玉玺,哪国是传国玉玺?

三国魏蜀吴的玉玺,哪国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这块石头疙瘩,在历史上的确是存在过。但屡遭磨难,几失几得,最终在唐后彻底消失,不见了踪影。后世无从准确知道它究竟是啥个模样,究竟啥材料制作,上面究竟刻了啥字。但是,根据相关的史料,在汉晋期间,传国玉玺还是传承有序的,起码表面看来是那么回事儿。秦始皇始治传国玉玺,经子婴之手献给刘邦;后王莽篡汉,得到了玉玺,几经辗转到了刘秀手中;汉末少帝刘辩时搞丢了,经过孙坚过手,袁术得到因而称帝;袁术称帝失败后,传国玉玺又回到了汉献帝手中;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得到了这个传国玉玺。

因而只有魏国才有所谓的传国玉玺,蜀汉、孙吴建国时都没有这个石头疙瘩。孙权之父孙坚曾经拥有过,但没有示人,更没有借此称帝。兹事体大,史书虽有许多记载,但更多是传说,真真假假,难以辨别。对于题主这个问题,真是说来话长。曹魏接受了汉献帝禅让,得到了传国玉玺,仅仅以此就证明继承了正统,恐怕难以服众。因为传国玉玺几经得失,已经无法确证是始皇帝的老物件。

而且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块石头疙瘩,找个能工巧匠刻上一个,反正谁也没有见过,说是真的,也没有人能辨别出是假的。这可不是专家们说真就是真,说假就是假,必须要有传承的具体记载。就算是编故事,也必须要编得跟真的一样才行。因此,要弄明白题主的问题,还需要从根上去探究,依据传承的顺序,才能感知是真是假。秦传玉玺传国玉玺乃非凡之物,自有其非凡的来历。

传说中的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制作而成,那就先说一下和氏璧的情况吧。《韩非子·和氏》记载: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为,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之石也,忠贞之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焉,遂命曰“和氏璧”。《韩非子·和氏》记载了和氏璧的来历,既然是和氏璧,自然此人为和氏,但又名卞和。不清楚此人是姓卞,和氏,还是卞地人,但他发现的那块石头貌似是真的。

和氏璧面世之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过了四百年后,楚威王为表彰功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昭阳率领宾客游历赤山时,想显摆一下,于是拿出来供人欣赏。不料众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飞。当时还发生了“赤山宴会张仪蒙冤”的故事。五十余年后,赵国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玉,经玉人鉴定,居然是和氏璧。

赵惠文王听说后,就据为己有。这是一种说法,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楚国向赵国求婚,作为聘礼,和氏璧就到了赵国。和氏璧乃天下至宝也,惦记的人不少。秦昭襄王得知后,就给赵王写信,愿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这就引出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蔺相如作为使者出使秦国,凭借智慧,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暂时保住了和氏璧。公元前228年,秦灭掉了赵国,和氏璧最终落入了秦国手中。但是,和氏璧从此在历史记载中消失了。秦始皇始治传国玉玺传说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但没有得到后世确认。还有史料记载,秦传国玉玺是由陕西蓝田玉制作而成,但也没有人证明确有此事。

据说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用小篆书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咸阳玉工孙寿篆刻而成,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称之为“天子玺”。秦始皇不管是用啥材料制作这样一方玉玺,其目的就是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以象征皇权和帝位,秦始皇希望此玺,子子孙孙万世传承下去。秦朝玉玺失而复得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覆。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玉玺  攻城掠地  剧本  争夺战  争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