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酒包括吴港附近广岛出产的名牌“加贺鹤”以及兵库县的名产“月桂冠”,洋酒有强尼沃克,香烟则多是名牌“旭日”“金蝙蝠”等,非常便宜,点心为5钱一包,香烟是7钱一包。大和号可以携带淡水509吨,在锅炉和蒸汽轮机用水,以及饮用水之外,可供官兵洗浴的热水也比别的军舰多,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参谋长和舰长有专用浴室,其他官兵按照阶级各自有公共浴室 ,每三天洗澡一次,每次洗澡前,各人领取木牌三枚,第一枚换来一盆热淡水,擦洗全身,第二枚换取热海水重启,第三枚,换取第二盆热淡水,冲去身上盐分。

大和号的居住条件,也比其他日本军舰“豪华”,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2平米,比原本的旗舰“长门号战列舰”多了0.6平米。三分之一的士兵都有卧铺,长1.8米,宽.0.75米,三分之二睡吊床,司令长官套房更是豪华,设在上甲板右船舷中央部,根据石冰回忆,长官室内有写字台,写字椅,六人小沙发和茶几,以及三人长沙发,长官餐具室有24人用银餐具2套,高级美浓烧瓷餐具3套,洋式茶具,酒具,咖啡具各两套。

郑和为啥七下西洋?有什么目的?

郑和为啥七下西洋有什么目的

郑和的海上和平之旅  东方IC供图  东方IC供图  ◎作者 徐 可  明永乐三年六月己卯(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港。  朗朗晴空,艳阳高照,惠风和畅;  茫茫大海,舟楫相连,云帆蔽日。  码头上,万众欢腾,旗帜招展。  身材魁梧的钦差正使总兵太监郑和,拱手告别送行的官员和当地百姓,健步登上宝船,一声令下:“起航!”  由二百多艘巨型舰船、27800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缓缓离开港湾,向着苍茫的大海,进发!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航程最远、持续时间最长的航海行动,由此拉开帷幕;人类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由此拉开序幕。

  这是一段史诗般的传奇。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28年间,郑和率领着一支梦幻般的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成功横渡印度洋的先河。这支船队“涉沧溟十万里”,足迹遍及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极为壮观的远航,达到了古代航海史上的巅峰。  一  人类居住生活在陆地上,可是对浩瀚无垠、神秘莫测的大海却始终充满兴趣。

海洋的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到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的海底是未知的。  人类早在童年时期,就开始试图了解海洋之谜。出土文物表明,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了航海历史。在杭州萧山,发现了8000年前的独木舟;在余姚河姆渡,发现了7000年前的木桨。

在6600年至4500年前,大汶口人和龙山人,就先后从山东半岛下海,乘着木筏,逐岛漂航东去。  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汉武帝除在陆上辟有“丝绸之路”外,又在印度洋上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此,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将中国同西方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文化交流一直持续了千余年,这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在公元6世纪至13世纪的700年间,以巨大坚固而驰名于世的“唐舶”穿梭于东西方而到达了埃及;宋代发明了船用指南针;元代海舶则以创纪录的续航距离而闻名于世。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就是在祖国辉煌航海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  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古称娄东)浏河口的刘家港出发,“云帆高张,昼夜星驰”,以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在茫茫大海上开创了规模空前的远航。“永乐三年六月,(成祖)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以次遍历诸番国。

”这是《明史》中关于郑和第一次出洋的记载。  郑和,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本姓马,名和,回族人,世居云南昆明晋宁县。他是元代咸阳王赛典赤六世孙,他的祖父、父辈都曾世袭为滇阳侯。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攻克昆明,其父亡,12岁的马和被明军掳入营中,施以宫刑,选入宫中服役。遭遇这样的变故无疑是不幸的,但对马和这样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来说,苦难只能促成他的早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在燕王府服役期间,郑和一方面刻苦学习,广泛汲取知识,很快在众内侍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才干超群的人;另一方面,他在跟随燕王朱棣出征塞外的战斗中,学习了军事和作战本领。他头脑敏捷,处事机智,文武双全,屡立战功,深受燕王赏识,成为朱棣的亲随。在朱棣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中,马和在燕王身边参与军机,出谋划策,紧随燕王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受到燕王器重。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舰队  礼券  第一  商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