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导,完成了公司的任务指标,奖励了一万元现金,怎么分配才能服众?

“沈理职谈”给你解答:恕我直言,我觉得题主的管理策略还是有问题的,之所以现在遇到“奖励分配难”的问题,还真怪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你不懂得管理中“谋定而后动”的逻辑。对于团队奖励的分配细则,管理者如果没有在目标达成之前就做好分配方案,定好可量化的导向性指标,以此来激励大家努力达成目标,而是等到完成任务,奖励到手以后才去思考如何分配,那么此时无论你怎么做,总会遇到“众口难调”的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事前没有约定标准,事后就很难做到“价值量化”。团队目标已经达成,由于个人有多大“功劳”的评定标准并没有明确,所以“论功行赏”执行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价值,也都会找一个相互对比目标,因此下属之间必定会出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局面。如果这个奖励属于“临时性补充”,事前你也不知道的情况,那么此时的“机动资源”如何分配,就需要策略性逻辑了,我也会在本文详细分享。

根据我多年的职场经验,面对这个情况,此时应该明确的是:第一、如果下属并不知道还有这个一万元的团队奖励,那么你可以将这一万元作为团队目前的机动资源,调整投入方式和时机,亦可以用作下次任务达成的“事前承诺”,或者用于你们接下来的团队建设,不管怎么说,一定要将钱用到大家身上,用到刀刃上;第二、千万不能意气用事的去平均分配现金,因为每个人在团队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付出不一样,很容易因为这点钱打击到那些付出多的下属积极性;第三、虽然提前没有制定分配细则,但作为领导肯定知道谁在过程中贡献的价值大,因此不能让你自己心目中的“骨干成员”吃亏;第四、如果这个奖励事前你并不知道,而是任务完成以后追加的奖励,那要制定一种“事后”的分配方案,最优策略是按照“满足公司当前阶段战略的,公认的最有价值的团队贡献因素”这以点作为量化标准,或者“团队集体享受红利”的策略来执行,我会在本文做详细论述。

人在职场,作为团队管理者,如何进行“团队激励分配”,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摸索,大家都知道“想要事后不为难,就要把话说在前”,但题主遇到的难题是“没有把话说到前”,导致奖励都到手了,还不知道怎么分配才能服众。我相信这也是很多管理者会遇到的难题,为了帮助你应对这个场景,我将针对“作为管理者,目标达成之前没有约定好激励分配方案,完成任务以后该如何分配团队奖励”的话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本文可做类似场景的标准化教程使用:第一、团队奖励都已经到手了,为什么分配起来会这么难?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为什么拿到团队奖以后再做分配不是最优选择呢?有句话说的好:“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这句话道出了分配利益时的“人心难测”。面对整个团队的任务指标,作为其中一员,虽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算盘”,但要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因为打江山的时候每个人是共荣辱的状态,所以此时是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去为团队绩效的达成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当团队完成了任务,需要进行“论功行赏”的时候,矛盾就来了:因为大家此时的想法不一样,加上人的“趋利性”,因此“江山打下以后,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功不可没”,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在过程中的价值,同时也会找到一个“旗鼓相当”的成员进行对比。所以,事后无论怎么分配,必定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诉求,团队的矛盾也会就此产生。

根据这个逻辑,凡是有经验的管理者,都会在制定团队目标的时候提前做好激励分配的方案,一方面可以让团队成员明白“力往哪里使”,目标感更明确;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事前无约定,导致事后大家因为分配不均而相互扯皮的情况。这个逻辑是值得职场人在这个场景下首先要思考的地方。我举个例子:古时候打仗,在冲锋之前,指挥官总是会喊到:“兄弟们冲啊,率先拿下对方首领者,奖励黄金1000两。

”其实拿下对方首领并不是一个士兵能够做得到的,是需要整个团体的冲锋,以达到擒拿对方首领的条件,然后才能将其擒获。但是指挥官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擒贼先擒王”,并且提前说好激励方案,奖励黄金1000两,避免到时擒下对方首领后大家都觉得贡献了力量,不好量化这个功劳。所以说:团队奖励都已经到手了,此时确定分配方案是非常困难的,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拿到团队奖以后再做分配不是最优选择,你理解到这个管理逻辑了吗。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赤月  红包  攻城战  攻略  领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