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在农村长大,祭拜灶君是非常熟悉的。我老家香火堂入门左下方是为灶君特设有神位的,平时做节,入香火堂是先祭拜祖先,然后再拜祭灶神,但在腊月二十三,却要以灶君为主,先拜灶君再拜祖宗。每到腊月二十三,就要先放下其他事,祭拜灶君就成了头等事,早早就要拜灶君作准备。我香火堂内的人多好饮,总会借过节机会多饮多食,那贡品祭品自然就更丰富,人又好攀比,不甘落后,小时家穷,我家年年次次都是最差的,但却多是先去祭拜的。

腊月二十三,灶君是主,先祭拜灶君,灶君神位边年年帖着这么一副小对联:上天言善事;下地降平安。祭拜灶君时要讨好灶君,多讲灶君好话,再默求祈许灶君上天多讲美言,保一家平安。要十分虔诚恭敬,不可有半点儿不恭样。祭拜了灶君,就到祭天神再到拜社主土地,最后再祭拜祖先各神灵。灶管一家饮食平安,历来都被人重视,从传统祭拜灶君上,可反映民间俗习及一些人的思想心态。

农村出现了不少大学生光棍,是什么原因啊?

两个堂哥,研究生,好工作,一个36,一个38,至今没成家。二哥阅女无数,大哥见女孩就脸红。急得60多岁的大伯大妈天天在家抹眼泪。大伯家的两个堂哥,真的是学霸一样的存在。在学习上,从小到大都是一骑绝尘的那种。小时候,我们都很羡慕他兄弟俩,整天和我们一起玩耍,没见怎么用功,可一考试,他们俩就是很厉害。大哥考取了省会的重点大学,二哥于次年也考取了外地一所211重点大学。

他们的金榜题名是我们整个家族倍感荣耀的事情。当年我们家族人张灯结彩的欢庆,各家给红包,资助兄弟俩上大学。大伯大妈是普通的农民,一直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可是农村生产效益不高,仅够糊口。为了让两孩子读书,他们俩背井离乡,到外地的工地上做苦力,只为多挣一点钱。即使过年过节,大伯大妈为了省下路费,也很少回来,两孩子就寄养在我们家。

有一次,大伯和大妈突然回家,一进门,我们所有人都没有认出来他们。因为常年在工地上干活,日晒雨淋的,50岁的人看起来和垂垂暮已的老人差不多,晒得黢黑,沟壑丛生的脸,佝偻着直不起来的腰,尤其是大妈,那凸起好高的眼珠,一看就没休息好,眼神也是浑浊不清。这次回来,他们是和家人们商量两个哥哥考研的事情,希望家族人都搭把手。

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家族人都是很明事理的,都很慷慨。最后两个哥哥都很优秀,各自完成了研究生学业。研究生毕业后,大哥到广州一家公司做监理,月薪过万,一直没有跳槽。二哥则在深圳一家公司做程序员,后来干了几年后,自己和几个同学出来单干,创了一个小公司,自己接活。“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两个堂哥的性格也是天壤之别,大哥内向专注,二哥聪明灵活。

在单身的这些年,大哥从没有和女生谈过恋爱,有喜欢的人,也是处于暗恋状态。二哥则无缝链接,谈了一个又一个女朋友。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大妈逢人就夸口:“现在我不着急了,两个高材生儿子,以后不是跟皇帝选妃一样的嘛,不是优秀的女人,不要想进我家的门,哈哈哈哈。”五爷爷劝他们低调一点点,他们不听。不仅不听,大伯大妈完全忘记了家族人曾经对他们家的帮助。

他们两口子在孩子们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把家里的老房子拆掉,建了一栋三层小洋楼,以中轴线为准,左右相同的格式,意思是以后两儿子,一家住一边。建新房是好事啊,家族人都为他们高兴,可是让家族人寒心的是,大伯大妈在房子周围加固了高高的院墙,还有大铁门,门口还竖了两只石狮子。整日关门挂锁,不欢迎家里人去她家坐坐。

房子建好后,家里可能也没钱了,大伯大妈又回到了工地上去干活。有一次大伯大妈二哥他们一起回来了老家,二哥还带了一个女孩子。哥哥不会开车,请的小车送回家的。听说二哥带女朋友回来了,家里叔伯婶子都带着自己家的一些水果菜去凑热闹。他们想着大伯大妈好久不在家,帮着打扫一下院子,带点油米,菜的,帮着做桌饭菜。结果刚到门口,大妈一家就往门外走,要出门的样子。

家里人围上去打招呼,“慧姐,怎么才回来就要出门吗?”“是的,我们准备出去吃饭,然后跟着儿子他们出去旅游玩几天,我儿媳妇是城里人,省会的,还没来我们这大山里玩过,今天就是带她来看一眼,不打算长住。”说着,一家人就上了那辆小车,大门挂上锁,疾驰而去。叔伯婶子还没来得及和他们寒暄一番,大妈就好似耽误了他们一家人出行一样的,三两句话就搪塞了。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弹弹  电竞  夏日  锦标赛  全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