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几乎都是无名鼠辈,就算有心造反也没有那个实力。以至于后来连守卫四方疆土的将士都找不到一个,刘邦此举做的太绝了,这也是导致刘邦失败的主要原因。公元前195年,光杆司令的刘邦因派不出唯命是从的大将出马,而亲自出征讨伐英布叛乱,不料被流矢射中,回到宫中即一病不起。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刘邦郁郁而终,驾崩于长乐宫,享年62岁。

唐朝16卫是指哪16卫,各卫大将军都是谁?

唐朝16卫是指哪16卫,各卫大将军都是谁

唐16卫是隶属于南衙禁军的16卫,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其中的12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为天下府兵之领,是中央禁军的常备野战军团,府兵制下各地折冲府的府兵轮流抽调士兵到这十二卫军营中效力。另外四卫兵,左右监门卫掌长安城诸门门禁,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

这十六卫因为位于皇城之南,所以被称为南衙禁军,又名南衙十六卫,是唐朝中央军的主力。与其对应的是驻扎在皇城之北的北衙禁军,核心是羽林军,其为招募制下的皇帝私人卫队。羽林军中又有一个独立分支机构万骑营,原为李世民喜好游猎,不喜欢动用太大繁琐的阵仗,就成立一个名为百骑的小型卫队,但到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不断扩大成为千骑到万骑。

唐中宗韦后专政时期,万骑营将领成功被李隆基策反,成为唐隆政变的主力。16卫大将军不会固定不动,后期很多都是虚衔,挂职上去。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为掌控禁军,封了9个12卫大将军,分别为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左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吴国公、右武侯大将军;段志弦为樊国公、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为右骁卫大将军;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柴绍为右卫大将军;侯君集为潞国公、左卫将军;王君廓为左领军大将军,幽州都督。

上面可以看出,已经担任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的长孙无忌,不大可能真的去带左武卫练兵,而人在幽州的王君廓也不可能跑回长安去掌管左领军卫。此外,李二因为战功彪悍,被特别任命为十二卫大将军,名义上有统领十二卫的权力,这也是玄武门之变时,南衙十二卫集体观望打酱油的一个原因。另外现在十二卫大将军中知名度和人气指数最高的,恐怕应该还是李元芳吧,电视剧中他的官职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其中检校的意思识皇帝特批的代理、试用的意思,不过元芳基本上都是去给狄大人当保镖,以及发表看法和意见,从这个看上去这是一种虚衔荣衔。

《大宅门》里白家为什么敢和詹王府正面对抗?

回答前先吐槽一下某些答友啊?,不要动不动就说:这是文学创作啦,又不是真实历史事件,还不是作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要说的是,谈史和论书(文)是一样的,我们就是要在作品中寻求事件的合理性。言归正传,首先我们看白家的原型——同仁堂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一七二三年 (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摘自Baidu 大家注意“钦定”“独办官药”几个关键词。作品发生于光绪六年,即1880年,白家的地位可谓不低。但这还不足以支撑白家对抗詹王府的底气,毕竟人家带“王”字啊。但我们知道,历朝历代到了末期时,王爷也不值钱了,除了一些朝廷倚仗的如摄政王啦、僧王啦等等。而象贵武之流,普通百姓叫一声贝勒爷,在皇族圈子却是上不了台面的。

尽管如此,作品中的詹王爷却算得上是朝廷重臣,也不是白家能惹得起的。那为什么白家还敢跟詹王府站撸呢?截取几段电视剧中的对话:刚出事那会,老三找宫里的太监打听消息:王喜光:"三爷,说句实话吧,这官司你们打不赢。"颖宇:"我大哥是冤枉的!""这年头有几桩案子是不冤枉的?啊?你说。""那倒是!""所以了,宫里的事瓜瓜葛葛粘粘连连……"王喜光说着压低了声音,"嫔主子得罪了太后老佛爷,她还想活命吗?""那也别把我大哥整进去啊!""谁让他赶上这寸劲儿了呢?不把他整进去,怎么向詹王爷交代,你是明白人,怎么犯起糊涂来了。

""这玩的是釜底抽薪,偷天换日!""对喽!别跟老佛爷较劲儿,没你们的好儿!只要詹王爷不死乞白赖地咬你们,老佛爷乐得睁一眼儿闭一眼儿。反正心腹之患已经除了,跟你们白家有什么仇啊!""可我爸爸跟王府结了仇了,他能不咬我们吗?""那就看你们的道行了。说实在的话吧,你们是跟詹王府打官司呢……"王喜光起身欲走,"宫里的事儿有我呢,怎么都好说。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军府  处置  皇帝  最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