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起了电影《梦想合伙人》,姚晨、唐嫣和郝蕾为我们联袂演绎了三位女强人的创业之旅,虽历经波折但是结局依然大获成功。而如今的“西单女孩”也是一位叱咤商界的女强人,不过不同的是,她还是位会弹吉他,会唱歌的女老板,而且她“一直是一个人”。上过春晚,演过电影,当了老板,这个“西单女孩”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和感动。

她的这一路虽然不乏争议,但是励志居多,正能量居多,值得肯定。而由歌走红的她依然不忘初心,被问及是否还会唱歌时,这位85后女老板是这么说的:“还会,在不影响我的公司业务的同时,不会放下唱歌。也许,有做企业的体会,我会唱得更好。”任月丽的《天使的翅膀》真的很好听。如今,她真的拥有了天使的翅膀,自信自由地在漫漫人生路上尽情飞翔。

潘美辰的歌影响了70年代的一批人,现如今为什么销声匿迹了?

在八九十年代的华语乐坛,潘美辰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作为一位女歌手,她并没有在妆容上特别打扮自己,反而有意显现出中性的样子,演唱歌曲的状态也是冷冷的,酷酷的,在女性甜歌柔美歌当道的那个时代,显得独树一帜。潘美辰最重要的代表作当然是《我想有个家》,通过央视春晚的传播,成为八九年代初最流行的歌曲之一。随后潘美辰也推出过《我曾用心爱着你》等歌曲,当知名度和传唱度都远不如前者。

如今50岁的潘美辰还在唱歌,只是不太在大陆演出,因此大部分人都认为她早已销声匿迹。潘美辰的音乐天分潘美辰并非知名的音乐学府毕业,十几岁读的是中学影视科音乐班,因此在专业度上其实是缺课的。但潘美辰对音乐有着常人不及的天分,不仅在词曲创作上,还表现在演唱方面。1987年,18岁的潘美辰参加第一届台湾青年创作歌谣比赛,获得演唱组第二名。

随后,她独立创作的歌曲《悔》,成为歌手方季惟进入歌坛的代表作。当年9月,潘美辰推出个人首张专辑《不要走不要走》。尽管潘美辰因为这张专辑获得最佳新人奖,但其中的歌曲并没有特别流行起来。《我想有个家》根据亲身经历写成1989年,20岁的潘美辰推出第二张专辑《是你》。除了同名主打歌,其中一首《我想有个家》作为次主打歌曲,反而引发了更多注意,这首歌后来获得台湾第一届金曲奖年度最佳歌曲奖。

《我想有个家》这首歌由潘美辰作词作曲,是根据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因此才得以打动人心,获得共鸣。当年潘美辰说服父母独自离开花莲的家前往台北读书,经历过半年之内搬三次家的困境,甚至穷到连着几天呆在租来的小屋里吃泡面。这首歌从一个缺少家庭温暖的人的视角出发,表达了对家庭的渴求。一首歌红遍大江南北大陆观众认识潘美辰,听到《我想有个家》这首歌,是通过1991年央视春晚。

冷冷的潘美辰不苟言笑,在台上演唱了这首歌。现在来看,这样画风的歌词不太适合出现在欢乐祥和的春晚上,但当年的导演就是让潘美辰登台了,而且由于观众产生共鸣而一夜走红,很快大陆观众最为认可的台湾歌手之一。还不仅如此,一年后的1992年春晚上,人气正旺的赵本山和黄晓娟出演小品《我想有个家》,两人更是在表演过程中唱起这首饱含真情的歌曲,这首歌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潘美辰还在唱歌只是很少来大陆不过从那之后,尽管潘美辰也推出过《拒绝融化的冰》、《我曾用心爱着你》等歌曲,但歌曲影响力都无法超越《我想有个家》。随着更多不同类型歌手的出现,潘美辰的名气逐渐下滑,这些年已经很少能够看到她的消息。潘美辰迄今发行过约30张专辑,这些年也举行过一些巡演,但基本都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举行,大陆观众基本见不到她。

如何看待大学的新闻专业?如果重新选择,你还愿意学新闻或者做新闻吗?

新闻专业课程偏重理论,总体来说比较固化,与之相对的是,新闻是一个节奏较快,随时更新的行业,因此这是新闻专业的主要矛盾。在实际操作中,新闻专业学生出现文本不如中文系,口播不如播音系,突破不如非专业学生的现象。所以新闻专业大多只会告诉你一个面,而如何做专、做精,可能其他专业能更好的给指导作用。同时,一个人的新闻素养,多是靠其所在单位培养影响,新闻的专业与经验更是不断采写中练成,实际比理论更重要。

有人说新闻会死,这一点我不认同,但是老师手里那些新闻学应用的套路已经死了。老师口里的技巧与方式,都比不上亲临现场。尤其互联网冲击下,课本上的知识不如多刷手机app。媒体的未来,也并不在课本上教室里老师的夸夸其谈,而在于技术升级,对职业操守的坚持,对新闻的执着与形势的判断。如果再选一次专业,我可能会选择专业性、实操性更强、更细致的专业,比如摄影专业、编导专业等。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传媒  辰言  恒言  有限公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