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孙权刻意不追封孙策为皇帝,就是想抹杀孙策开基主的地位,让人们感觉孙权之位来自其父孙坚。因为他本身就是从哥哥手中继承的权力,所以他如果也追赠孙策为帝,那么就等于承认了孙策对东吴的重大贡献,同时也就等于承认了孙策的儿子是有权继承孙氏的皇位的,这对孙权这样比较自私刻薄的人来说,当然是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三国最不出名的君主为何是孙权?

孙权不是不出名,是没有存在感。主要是《三国演义》影响力太大,奉蜀汉为正统,曹魏为汉贼,重点都在蜀汉讨伐汉贼上。演义中讲的乱世中的战争,书中对战役的讲述是最精彩的,最有吸引力的,各种奇谋诡计,后世奉《三国演义》为兵书。前期群雄格局,孙坚,孙策都有存在感。因为他们都是争霸天下,开疆扩土的英雄,很有存在感。

后来孙权继位,赤壁之战中,主帅周瑜就比孙权更有存在感。突袭荆州,突出了吕蒙,夷陵之战突出来陆逊。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才让他有些存在感。孙权亲率几万大军打合肥,结果被张辽几百勇士打的打败而回。本来有机会找点存在感的,结果成就了张辽。后来就都是重点写诸葛亮北伐。东吴这边偏安一隅,就再也没有存在感了。甚至对孙权称帝都不会有什么印象。

为什么感觉孙坚孙策那么能打,孙权打仗却不行?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作为三国的开国之君中的一个,当然具备一定的文才武略。但是,如果我们拿孙权和他的父兄孙坚、孙策相比,就感觉孙权的武勇和他们差多了。一、武勇过人的孙坚和孙策。孙坚是东吴的第一代开拓者。他自十七岁的时候就敢一个人去讨杀海贼。后来以讨贼起家,慢慢成为有名的将领。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积功成为长沙太守,变成手握军政实权的人物。

在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也率领军队参加,名列十八路诸侯之一。他率领的人马,是讨伐董卓联军的先锋。孙坚在战斗中多次打败董卓军,斩了他手下的猛将华雄等人。最后,董卓只得撤往长安。在联军解散后,孙坚率领军队回师。后在征讨荆州刘表时阵亡。而孙策号称“小霸王”。他的武勇不减于其父。他以父亲的旧部起家,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攻占了江东。

可以说,东吴的基业是孙策打下的。他不但武勇过人,还胸怀大志。他趁曹操和袁绍相持的机会,想要袭击许都,迎接汉献帝。可惜没有发兵,就被刺客所害。二、武勇和指挥才能不及的孙权。孙权不是没有武勇和军事才能的人。在史书上,就多处提到,孙权喜欢打猎,尤其喜欢猎虎。他因为猎老虎,多次被老臣张昭进谏。有一次猎虎时,老虎扑伤了他的马匹,他投射老虎两支铁戟,打退了老虎。

孙权也多次率领军队出征,也多次打过胜仗,显示了他具有的军事才能。但是,孙权的武勇及军事才能和他的父兄相比,就要逊色很多。孙权虽然也经历过多次战争,可是表现并不出色。赤壁之战是交给周瑜打的,而周瑜是孙策的伙伴,他是孙策作战的助手。有孙策指挥的时候,周瑜只是作为部下作战。而孙权就无法指挥这样规模的战役,只有仰仗周瑜。

当周瑜死后,孙权哀叹,周瑜一死,我成就不了帝业了。而在著名的合肥之战中,孙权更是把自己的真实面目暴露给大家。张辽和他对峙的时候,喝令他从高冢上下来交手,他居然不敢动弹。他率领的十万人马打不下张辽率领的七千多人马。在撤退的时候还遭到张辽袭击,险些丧了命。所以,从这方面看,孙权的武勇和军事才能比起他的父兄可差得远了。

三、各擅专长的孙权。但是,孙权的特长并不是在武勇和军事才能这一方面。他作为东吴的开国之君,当然有他的特长。他的哥哥孙策在临死前传位给他的时候,就把这个特点说了出来。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江东到了孙权的时代,已经过了创业的时代。

这个时候,东吴已经有了一定的家底。要地盘有地盘,要人马有人马,要将领有将领。在孙策的时代,孙策还想依靠自己的军事能力继续扩张,可是壮志未酬,只得交给孙权。孙权虽然没有父兄的军事能力,但是他有超过他们的政治才能。他能够把东吴的群臣团结起来,任用贤能,首先保住江东,然后再图发展。孙权凭借着已有的军政人才,自己没有必须亲自上阵。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孙策  孙权  追尊  为帝  重用  
下一篇